[实用新型]悬浮隧道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13145.6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1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蒋博林;陈杨;皮映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管 防撞套 隧道口 水箱 试验装置 悬浮隧道 侧壁 本实用新型 通风口 车辆行使 内部空气 实验模型 橡胶材质 支撑弹簧 行车板 空腔 锚索 连通 装满 流通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隧道试验装置,包括装满水的水箱,水箱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隧道口,水箱另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隧道口,第一隧道口和第二隧道口之间固定有隧道管,隧道管内设置有供车辆行使的行车板,隧道管外套设有多个橡胶材质的防撞套,防撞套之间的隧道管上设置有锚索;防撞套和隧道管之间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支撑防撞套的支撑弹簧,隧道管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防撞套内部和隧道管内部的通风口。本方案能够加快隧道管内部空气流通,同时防撞套还能避免隧道管撞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隧道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悬浮隧道又称阿基米德桥,是一个在水底浮动的管状隧道,依靠浮力支撑管状隧道重量。为避免影响水上交通及被天气影响,隧道建于水底,但为免承受过大水压,常建于20-50米深。为保持水中深度,隧道以钢索及浮台固定,防止太浅或太深。阿基米德桥横截面可以为椭圆形或圆形,长度可达几千米,宽度可达几十米,可通行汽车,也可建成多通道,同时通行汽车和火车,适用于跨度较大、水位较深等不适宜建桥、隧道的地点。
由于悬浮隧道位于水中,且隧道长度可达几千米,为了避免水进入到隧道内,隧道内也没有通风口,即隧道内并不通风,内部空气质量差,而在没有车辆在隧道内行使时,隧道内部空气基本不会流动,若这时有车辆行使进入隧道,可能会给驾驶者或乘车者带来不适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隧道试验装置,以加快隧道内部空气流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方案为:悬浮隧道试验装置,包括装满水的水箱,水箱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隧道口,水箱另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隧道口,第一隧道口和第二隧道口之间固定有隧道管,隧道管内设置有供车辆行使的行车板,隧道管外套设有多个橡胶材质的防撞套,防撞套之间的隧道管上设置有锚索;防撞套和隧道管之间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支撑防撞套的支撑弹簧,隧道管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防撞套内部和隧道管内部的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1、考虑悬浮隧道设置在海水中的环境因素可知,海水中常常有鱼游来游去,且海水中有海浪等,当防撞套受到海浪的冲击或者受到鱼的撞击等,防撞套内的支撑弹簧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隧道管被撞击坏。
2、当防撞套受到撞击或冲击时,防撞套受到撞击或冲击处将受到挤压,使得防撞套内部空腔中的空气从通风口进入到隧道管内,加快隧道管内部空气流通,而隧道管内部空气量增加,必然会从第一隧道口和第二隧道口出去。
3、当防撞套不再受到撞击或冲击时,防撞套在支撑弹簧的支撑作用下恢复膨胀,使得隧道管内部空气进入到防撞套内,隧道管中空气量减少而产生负压,进而使得外界空气从第一隧道口或第二隧道口进入到隧道管内,实现隧道管内部空气置换。
4、当隧道管内有车辆行使时,隧道管内部空气流动速度快于防撞套内空气流动速度,根据伯努利效应可知,隧道管内压强小于防撞套内压强,防撞套内的一部分空气便进入到隧道管内,防撞套克服支撑弹簧的支撑作用收缩,当隧道管内没有行驶的车辆后,隧道管内部空气流动速度减慢,防撞套在支撑弹簧的支撑作用下恢复膨胀使,隧道管内的空气进入到防撞套内,外界的空气进入到隧道管内,实现隧道管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的置换。
进一步,行车板上平面上设置有承压板,承压板和行车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承压板在复位弹簧的支撑作用下与行车板之间有间隙。
当车辆行使到承压板上时,承压板将在车辆的重力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的支撑作用向下运动,而当车辆从承压板上下来时,承压板将在复位弹簧的支撑作用下向上运动。承压板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增加隧道管内部空气流动。
进一步,行车板上平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上方的承压板上均开设有与凹槽配合使用的通电接触片,凹槽内壁上设置有通电导体,通电接触片上还连接有电源,每一个承压板上方对应设置一个照明灯,每一个承压板对应的通电接触片、通电导体、电源和照明灯构成一个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13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