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孔灌注桩桩顶质量检测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13133.3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4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民;杨新宇;黄林伟;周彤;刘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龙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0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器 质量检测 检测杆 桩顶 本实用新型 钻孔灌注桩 中空状 多节 立柱 活动式盖板 检测数据 头尾相接 圆筒顶面 圆筒结构 圆筒中央 灌注桩 上盖板 下盖板 标高 取样 上套 样本 覆盖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桩顶质量检测工具,包括多节头尾相接的检测杆和取样器,检测杆呈中空状,取样器呈圆筒结构,圆筒中央设有立柱,立柱上套设有可覆盖圆筒顶面和底面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本实用新型利用多节检测杆的组合,配合带有活动式盖板的中空状取样器,保证取样器内为相应标高的真实样本,取样质量高,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可适应不同深度的灌注桩桩顶质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检测工具,尤其涉及到一种检测快速准确的钻孔灌注桩桩顶质量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钻孔灌注桩可穿越各种土质复杂或软硬变化较大的土层,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其对承载力的适应范围广(为300~20000公斤),施工机具简单,且施工过程具有噪音低、对相邻楼宇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基础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较复杂,需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无法对灌注质量进行直观控制。因此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稍有疏忽,很容易出现质量弊病,其中以常见的桩顶超灌通病现象尤为明显。
按照施工规范,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因此在进行封底施工时,首批混凝土冲出导管底口向孔底四周流动扩散,与孔内冲洗液掺合形成一定厚度的浮浆稀释层。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从下往上顶升,当导管有一定埋深时,后续灌入的混凝土在已灌入混凝土内部流动,首灌的混凝土始终处在最上层,最终在桩顶凝固成浮浆、泥渣等混杂层。浇灌混凝土时,若导管插入混凝土之内过深,浇注速度又较快,容易在孔体深部沉积较多骨料,加上振捣过程混凝土的离析,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混杂层及其下的低劣混凝土层强度低,应予以凿除。
浮浆层处于桩顶时,只要保持一定的超灌量,亦即保证设计标高位置的桩体强度,则能保证桩身质量。确立超灌量应综合考虑地层条件、孔径大小、泥浆性能、成孔工艺和灌注工艺等多种因素,因此检测灌注桩桩顶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灌注桩桩孔为深孔,桩顶标高离孔口距离较远,如直接用开口的取样容器从孔内取样,首先无法判定桩顶的设计标高位置,而且取样容器内也容易混入浮浆泥渣等,影响取样样本的质量,造成检测数据失真,影响灌注桩的灌注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钻孔灌注桩桩顶取样质量无法控制,造成检测数据失真、影响灌注桩质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检测快速准确的钻孔灌注桩桩顶质量检测工具。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钻孔灌注桩桩顶质量检测工具,包括多节头尾相接且同轴的检测杆和取样器,所述检测杆呈中空状,检测杆的头部设有外螺纹,检测杆的尾部设有与上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取样器置于最前端的检测杆头部,利用多节检测杆的组合,配合取样器,可适应不同深度的灌注桩桩顶质量检测,取样过程简便快捷,取样质量较高。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杆材质为金属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取样器呈圆筒结构,圆筒中央固设有与圆筒同轴且垂直于圆筒底面的立柱,所述立柱高度大于圆筒高度且高出圆筒顶面,立柱顶部设有与上述检测杆头部外螺纹相吻合的内螺纹,取样器通过立柱的内螺纹活动连接于检测杆头部,取样器的底面和顶面分别设有若干环绕立柱的开孔,取样器底面内侧设有覆盖取样器底面开孔且套设于立柱上的下盖板,所述下盖板内孔直径与立柱直径相吻合并贴合立柱表面,取样器顶面外侧设有覆盖取样器顶面开孔且套设于立柱上的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内孔直径与立柱直径相吻合并贴合立柱表面,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沿立柱上下移动,中空的取样器在顶面和底面设置可活动的盖板,在探入灌注桩桩孔时能始终打开,保证取样器内容纳物为相应标高的真实样本,而提取时取样器又能及时关闭密封,保证内置样本不受外部泥浆影响,样本质量较高,检测数据真实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131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修补构造
- 下一篇:一种钢支撑应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