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湿干燥装置及洗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10425.1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33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斯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L15/48 | 分类号: | A47L15/48;A47L15/00 |
代理公司: | 50218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孔玲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流道 膜接触器 出气管 进气管 除湿干燥装置 水蒸气 本实用新型 封闭箱体 负压流道 内部连通 出口端 待干燥 进口端 连通 洗碗机 除湿空气 管程出口 管程进口 空气压 气压差 有机膜 负压 去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干燥装置,包括进气管、膜接触器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口端用于与待干燥的封闭箱体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膜接触器的管程进口连通;所述膜接触器的管程出口与所述出气管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出口端用于与所述待干燥的封闭箱体的内部连通。在此基础上实用新型了一种包括该除湿干燥装置的洗碗机。本实用新型利用负压流道的负压与空气流道的空气压不同产生气压差,压力差使空气流道中待除湿空气中的水蒸气透过有机膜并进入负压流道,达到去除空气流道中水蒸气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洗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干燥装置及洗碗机。
背景技术
洗碗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很多洗碗机在洗涤程序完成后并不能使餐具完全干燥。未干燥的餐具放置一段时间后,残留的少量污水会在洗碗机内产生异味甚至会滋生有害微生物,当用户打开洗碗机取用餐具时会有不悦的气味产生,造成用户体验不佳,影响用户健康和心情。
在现代的洗碗机除湿技术中,传统的洗碗机干燥方式有通过内胆余热自然干燥,或者通过通入热风的方式进行干燥。然而通过自然风干的方式容易由于干燥时间长而导致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也有可能会因未及时干燥,使得水汽在餐具中留下污渍。而通过通入热风的方式,其进风方式和风管结构使得热风不能快速充满内胆,干燥效果不理想,耗能也大。例如:公告号为CN 207477470 U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内部循环干燥的洗碗机,采用了热风干燥的方式,虽然除湿效果比自然风干较好,但能量消耗较大,除湿成本较高,并且容易产生结露,最后还会存留大量水蒸气,滋养细菌,污染碗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除湿干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除湿干燥中存在的干燥时间长、消耗大、除湿干燥不彻底、除湿成本高等技术问题,并对应提供一种洗碗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除湿干燥装置,包括进气管、膜接触器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口端用于与待干燥的封闭箱体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膜接触器的管程进口连通;所述膜接触器的管程出口与所述出气管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出口端用于与所述待干燥的封闭箱体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在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第二阀门,用于在打开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时将箱体内进气管的出口端的湿润空气引入所述膜接触除湿系统。当处于非除湿干燥模式下,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关闭,当处于除湿干燥膜试下,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自动开启。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进气管的出口端之间的进气管中还设置有风机,用于加快引入湿润空气的速度。
进一步,还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出口与所述膜接触器的壳程的进口连通。
进一步,在所述膜接触器的管程与壳程之间设置有有机膜,所述有机膜由PVDF、PTFE、PEG和/或NMP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膜接触器呈扁平型矩形结构,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或平板膜接触器。
进一步,所述中空纤维膜接触器采用逆流结构或错流结构。
进一步,所述膜接触器的进口与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膜接触器的壳程进口通过冷凝水排水管与冷源连通,用于将冷源产生的冷凝水引入壳程作为除湿剂。
一种洗碗机,包括上述的除湿干燥装置。
进一步,还包括封闭箱体,所述封闭箱体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除湿干燥装置设置在内胆和外壳之间,所述膜接触器的壳程进口和膜接触器的壳程出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
或者,所述膜接触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除湿干燥装置不仅限于洗碗机,同样适用于消毒柜、储藏箱等高湿的封闭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10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