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色模后模行位开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2517.5 | 申请日: | 201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4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鼎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位 后模行位 本实用新型 开模机构 行位镶件 双色模 铲机 弹针 两组 模具 注塑 注塑模具 开合模 量产性 开模 修模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出双色模后模行位开模机构,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行位座、行位铲机、两个行位镶件及两组弹针机构,两组所述弹针机构设于所述行位座的两侧,所述行位铲机设于所述行为座的一端,两个所述行位镶件设于所述行为座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可保证第一射开模时后模行位不动,注塑完第二射产品后再正常开合模,避免行位插伤第一射产品,提高模具量产性、减少模具修模动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色模后模行位开模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双色模模具结构常规做法后模部分需做到一致,做完第一射产品之后前模部分不动,后模部分转盘旋转180°后注塑第二射产品。如产品上有倒扣需做后模行位结构时,第一射开模后模行位如跟常规做法一致也一起开模的话,旋转180°注塑第二射产品时行位需合模与第一射产品插碰穿,由于是两套模具,受加工误差及模胚本身公差等造成行位插伤第一射产品,造成模具无法正常量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色模后模行位开模机构,提高模具量产性、减少模具修模动作。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色模后模行位开模机构,包括行位座、行位铲机、两个行位镶件及两组弹针机构,两组所述弹针机构设于所述行位座的两侧,所述行位铲机设于所述行为座的一端,两个所述行位镶件设于所述行为座的另一端。
作为优选,还包括斜导柱,所述斜导柱插入所述行位座内,且位于两个所述弹针机构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斜导柱为圆柱形,所述斜导柱顶端的侧面形成有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弹针机构包括弹针和压条,所述弹针的一端通过无头螺丝固定在所述压条上。
作为优选,所述弹针的另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无头螺丝之间设有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弹针端部呈倒C角形。
作为优选,所述行位座通过螺丝组件固定在模具台上。
作为优选,所述螺丝组件包括波珠螺丝和无头螺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色模后模行位开模机构,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保证第一射开模时后模行位不动,注塑完第二射产品后再正常开合模,避免行位插伤第一射产品,提高模具量产性、减少模具修模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色模后模行位开模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第一射产品注塑时合模状态示意图;
图3是第二射产品注塑时合模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色模后模行位开模机构,包括行位座1、行位铲机2、两个行位镶件3、斜导柱4及两组弹针机构,两组弹针机构设于行位座的1两侧,弹针机构包括弹针5和压条6,弹针5的一端通过无头螺丝7固定在压条6上,弹针5的另一端设有凸台9,凸台9与无头螺丝7之间设有弹簧10。行位铲机2设于行为座1的一端,两个行位镶件3设于行为座1的另一端。斜导柱4插入行位座1内,且位于两个弹针机构之间。行位座1通过波珠螺丝11和无头螺丝12固定在模具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鼎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鼎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2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镶针机构的双色模具
- 下一篇:一种注塑机注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