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减震上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1492.7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6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升达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11/00;B66B7/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梁永健;单蕴倩 |
地址: | 528139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轮 轮轴 底梁 电梯 缓冲块 减震 缓冲减震 减震块 顶梁 轿厢 上梁 支架 本实用新型 电梯曳引绳 可拆卸连接 对称设置 前后对称 使用寿命 均布 噪声 对称 噪音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减震上梁,包括顶梁及顶轮支架,顶轮支架包括中梁、底梁及顶轮,中梁与顶梁及底梁可拆卸连接,中梁的底部与底梁的顶部之间对称设有多个缓冲块,底梁的底部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顶轮轴,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减震块之间,顶轮套设在顶轮轴上。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缓冲块之间,顶轮轴的两侧均布缓冲块,对高速、中速电梯的顶轮起缓冲减震作用,避免在轿厢从运动转向停止时,因为轿厢的惯性而产生较大振动,其避免产生比较大的噪音,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由于主要振动及噪声的来源来自顶轮与电梯曳引绳的配合,因此,只需在顶轮轴的两侧对称设置减震块,即可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减震上梁。
背景技术
电梯一般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八大系统组成。目前,电梯中所使用的轿厢与曳引系统的连接方式主要是通过钢性连接或弹簧连接方式。若采用钢性连接,轿厢与曳引系统完全没有减震曳引机的噪音也会通过金属传导传至轿厢内,噪音较大且会引起电梯乘客的恐慌,若采用弹簧连接方式,对于中、高速的电梯减震缓冲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减震效果好的一种电梯减震上梁。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减震上梁,包括顶梁及顶轮支架;
所述顶轮支架包括中梁、底梁及顶轮,所述中梁与所述顶梁及底梁可拆卸连接,所述中梁的底部与所述底梁的顶部之间对称设有多个缓冲块;
所述底梁的底部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顶轮轴,所述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所述减震块之间,所述顶轮套设在所述顶轮轴上。
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缓冲块之间,顶轮轴的两侧均布缓冲块,对高速、中速电梯的顶轮起缓冲减震作用,避免在轿厢从运动转向停止时,因为轿厢的惯性而产生较大振动,其避免产生比较大的噪音,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由于主要振动及噪声的来源来自顶轮与电梯曳引绳的配合,因此,只需在顶轮轴的两侧对称设置减震块,即可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顶梁与所述中梁垂直设置。
采用十字型摆法,即顶梁与中梁垂直设置,可以配合对重轮的位置做相应调整,使对重平衡装置的中心线与轿厢的中心线保持一致,可减少占用井道的宽度,适应井道深度不够电梯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中梁上对称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每个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距离相等,所述顶梁的底部对称设有四个第二螺纹孔,四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均与四个所述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及所述第二螺纹孔螺栓连接。
每个左右相邻的第一螺纹孔的距离相等,且与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即当需要转换为一字型摆法时,只需拆开中梁与顶梁及中梁与底梁之间的螺栓,拆去中梁,再将顶梁和底梁用螺栓固定,组装方便。
优选的,所述顶梁、中梁及底梁均由左右设置的两条槽钢组成。
顶梁、中梁及底梁均采用槽钢制成,制造成本低,焊接性能良好,结构稳定。
优选的,所述底梁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与所述底梁焊接。
连接梁的上下表面均与底梁的上下平齐,便于焊接时对底梁的定位,连接梁焊接在底梁的前后,使底梁与连接梁形成矩形的结构,增强顶轮支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减震块的两端均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减震块的表面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升达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升达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1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轿厢安全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LED照明灯的电梯轿厢整体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