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涌水条件下变形观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1237.2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1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马虎立;刘贵军;肖洪平;贺建秋;胡荣华;刘明;张崇茂;王磊;李锐;宋崔蓉;肖铧;梁俊霞;吴奉杰;张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赖纯清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带 涌水 注浆软管 观测孔 钢管 变形观测装置 注浆泵 孔壁 水泥浆 混凝土结构 对称设置 固定卡环 焊接固定 上下两端 渗水材料 一端连接 预定位置 装置安装 高压力 外连接 有效地 撑开 放入 卡环 施工 注浆 灌注 变形 脱离 保证 | ||
一种大涌水条件下变形观测装置,该装置包括钢管、膜带、固定卡环和注浆软管,钢管上对称设置有膜带,膜带采用单向渗水材料,膜带上下两端的钢管上焊接固定卡环,避免膜带脱离预定位置,膜带外连接一根注浆软管,注浆软管另一端连接注浆泵。使用时,将该装置一端放入观测孔中,启动注浆泵,通过高压力灌注水泥浆进入膜带内,使膜带撑开并与观测孔孔壁紧密接触,该装置就是依靠膜带与观测孔孔壁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固定,无须在正式施工前注浆即可在涌水条件下就能够固定该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大涌水条件下该装置安装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变形,保证了施工质量,满足大涌水条件下该装置的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大涌水条件下变形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大量修建水电站,一般水电站是以单一发电为主的大型水库电站,采用水库大坝,无航运、漂木、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由于水电站的放空洞在库区蓄水以后,部分洞段容易出现大面积渗漏,因此需对渗漏部位进行灌浆加固处理,而处理部位混凝土厚度仅0.6m,且顶拱部位前期未进行混凝土衬砌,因而洞室变形风险较大。在对渗漏部位进行灌浆的过程中,灌浆压力与灌浆质量密切有关,压力过大会产生有害抬动,当抬动量达到一定板限时,由于处理部位混凝土厚度较薄,处理部位混凝土就会破裂变形;压力过小则不能保证灌浆质量,因此为了及时有效掌握处理部位混凝土是否发生变形,需要对灌浆抬动变形进行观测。目前对灌浆抬动变形观测采用传统的变形观测装置,通常的方式是在正式施工前,在处理部位混凝土内钻观测孔,将传统的变形观测装置一端放置在观测孔内,然后对观测装置进行注浆固定。由于水电站涌水较大,如需注浆需采用较大注浆压力,可能直接引起混凝土结构变形,基于此种情况,亟需采用一种无须在正式施工前注浆即可在涌水条件下固定的变形观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涌水条件下变形观测装置,无须在正式施工前注浆即可在涌水条件下固定该变形观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涌水条件下变形观测装置,该装置包括钢管、膜带、固定卡环、注浆软管;钢管上对称设置有膜带,膜带采用单向渗水材料,膜带上下两端的钢管上焊接固定卡环,膜带外连接一根注浆软管。
所述的钢管采用1根1寸镀锌钢管。
所述的膜带为1根。
所述的膜带为条带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针对放空洞观测孔钻孔出现大涌水的问题,自行研制了一种新型大涌水条件下变形观测装置,可以满足大涌水条件下变形装置安装。
2、本实用新型的膜带外连接一根注浆软管,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入观测孔中,启动注浆泵,通过高压力灌注水泥浆液进入膜带内,使膜带撑开并与观测孔孔壁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就是依靠膜带与观测孔孔壁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固定,无须在正式施工前注浆即可在涌水条件下就能够固定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大涌水条件下本实用新型安装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变形,保证了施工质量,满足大涌水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变形观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水泥浆液,2-钢管,3-膜带,4-固定卡环,5-注浆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1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