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698099.7 | 申请日: | 2018-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1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宋国鹏;张鹏;马彦楠;衣世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F23/00;G01C9/00;G01L5/0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 地址: | 2002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围护结构 基坑 城市隧道 地铁隧道 实时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 监测子系统 开挖 垂直位移传感器 水平位移传感器 测斜传感器 轴力传感器 采集装置 第一数据 顶部设置 监测数据 监测预警 两侧设置 施工安全 施工过程 实时获取 系统设计 传感器 支撑 监测 | ||
1.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涉及位于既有地铁隧道上方的城市隧道开挖基坑,所述开挖基坑的两侧设置有围护结构,所述基坑顶部设置有连接两侧所述围护结构的砼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监测系统包括围护结构监测子系统,所述围护结构监测子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围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传感器和垂直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围护结构下部的测斜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砼支撑上的轴力传感器以及连接各所述传感器的第一数据采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监测系统还包括一周边环境监测子系统,所述周边环境监测子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开挖基坑外的地表沉降监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开挖基坑外水位监测孔中的水位监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地铁隧道上的管线沉降监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开挖基坑外建筑物上的建筑物沉降监测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围护结构内的钢筋上,相邻所述水平位移传感器之间的布设间距为20—30m;所述垂直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围护结构内的钢筋上,相邻所述垂直位移传感器之间的布设间距为20-3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斜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围护结构内的钢筋骨架迎土面一侧,且其布设间距为20-3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采集装置经通讯模块与远程计算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沉降监测传感器呈组布设,各组所述地表沉降监测传感器沿所述开挖基坑延伸方向每间隔20-30m布置,且每组中的若干所述地表沉降监测传感器垂直于所述开挖基坑的延伸方向间隔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测孔中设置有PVC透水管,所述PVC透水管的外侧包裹有滤网,所述水位监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PVC透水管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测孔的布置间距为35-45m,孔深为7-9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沉降监测传感器沿所述地铁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设,布设间距为15-20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沉降监测传感器、所述水位监测传感器、所述管线沉降监测传感器以及所述建筑物沉降监测传感器分别同一第二数据采集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数据采集装置经通讯模块与远程计算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809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准仪便携固定架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太阳能自定位系统的水准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