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三防功能的智能汽车报警装置安装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5844.2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6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永;李克勤;周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R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上义众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5 | 代理人: | 谭勇 |
地址: | 40005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板 壳体 闭合孔 智能报警器 安装壳体 报警装置 智能汽车 导流槽 起拱 通孔 防水问题 壳体内部 汽车外部 收尾闭合 卡合板 针孔状 防震 侧壁 积热 内壁 竖向 防水 | ||
一种具有三防功能的智能汽车报警装置安装壳体,主要用于解决所述智能报警器安装在汽车外部的防水问题,该装置主要包括有壳体,在该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卡合板,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向的导流槽,在该壳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针孔状通孔,且该通孔设置在所述导流槽内,所述壳体的下部内侧安装有封板,该封板向所述壳体内部起拱,所述封板的下部开设有第一闭合孔,在该封板的起拱段开设有第二闭合孔,所述第一闭合孔和第二闭合孔绕着所述封板的顶部四周进行收尾闭合,该装置主要用于智能报警器的防水、防震和防积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水、防震、防积热功能的智能汽车报警装置的安装壳体。
背景技术
汽车报警装置往往设置在车内,在出现异常情况时,汽车报警装置发出的报警声被汽车车体阻隔,大大减弱了报警器发出的报警声,然而也有一部分车体的报警器是安装的车体的外部,比如救护车、消防车等等,安装在车体外部的报警器往往没有硬性防护,并且传统安装在车体外部的报警器要经受风吹日晒,久而久之报警器就会产生老化,传统安装在车体外部的报警器防水效果较差,很多报警器因为进水导致内部电路短路,从而将报警器内部的电器元件损坏,降低了使用寿命。
相当数量的汽车智能报警器虽在外部安装了防护壳体,并且在防护壳体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一方面可以进行散热,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对报警器所发出的报警音量的阻隔,起到了一定的优化作用,但防护壳体上开设有通孔,空气中的尘埃往往通过通孔附着到报警器上,导致报警器热量集聚,同样不利于汽车智能报警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具有防水、防震、防积热功能的汽车智能报警器的安装壳体,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拆,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三防功能的智能汽车报警装置安装壳体,包括有壳体(3)、报警器(7)和卡合板(6),所述壳体(3)为封闭壳体,所述卡合板(6)嵌设在该壳体(3)的顶部,所述报警器(7)安装在该壳体(3)内,所述壳体(3)内的下部设置有向该壳体(3)内部起拱的封板(13),该封板(13)底部的周向侧壁与该壳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在该封板(13)的下部开设有第一闭合孔(11),在该封板(13)的起拱段上开设有第二闭合孔(12),该第一闭合孔(11)和第二闭合孔(12)分别在各自的高度上首尾连接形成环形闭合,所述第一闭合孔(11)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杆(16),所述第二闭合孔(12)相对的内壁上同样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杆(16);
所述壳体(3)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导流槽(17),该壳体(3)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18),且该通孔(18)位于所述导流槽(17)内,该通孔(18)呈针孔状,所述导流槽(17)的顶端靠近该壳体(3)的顶部,该导流槽(17)的底端开设至所述封板(13)的上表面;
所述壳体(3)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1),该壳体(3)的侧壁上开设有穿线孔(2)。
该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该装置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导流槽和通孔,在该壳体的封板上设置有第一闭合孔和第二闭合孔,外部雨水通过所述通孔进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进入到该壳体内部的水会沿着所述导流槽向所述封板方向流动,最终雨水会流至所述封板的上表面,流至所述封板上的雨水最终通过所述第一闭合孔和第二闭合孔的双重作用排出所述壳体外。
该装置结构简单,具有快速的排水效果,整个排水过程中所述报警器本身不会沾水,防水效果较好。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从以下方面作出改进,具体如下:
所述封板(13)的顶部安装有至少两根第一弹簧(14),两根该第一弹簧(14)上固定有安装板(10),该安装板(10)上固定有螺栓(15),所述报警器(7)通过所述螺栓(15)安装在该安装板(10)上。
所述第一弹簧和安装板的设置,可以将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壳体弹性连接,有效地缓冲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学院,未经重庆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5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门开启防撞装置
- 下一篇:高清双屏互动头枕显示器及汽车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