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容外壳的连续拉伸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2751.4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8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郭晨晨;林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崴骏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H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头 凹模 上模板 下模板 本实用新型 成型模具 电容外壳 连续拉伸 逐渐减小 从上至下 二级凹模 连接模具 数量相等 直径缩小 二级冲 辅助件 紧固件 每一级 上模座 下模座 电容 外部 拉伸 落料 毛边 收缩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外壳的连续拉伸成型模具,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下模板、下模座,以及连接模具各部件的紧固件和辅助件,所述上模板设置若干冲头,所述冲头的主体外径从上模板中部向外部逐渐减小,依次为一级冲头、二级冲头……N级冲头;所述下模板在冲头对应位置设置与冲头数量相等的凹模,所述凹模的内径也从下模板中部向外部逐渐减小,依次为一级凹模、二级凹模……N级凹模,每一级凹模的内径略大于同一级冲头的外径;所述N级冲头的末端直径缩小,形成收缩台。本实用新型的分步操作拉伸电容不损坏材料,且保证强度,落料精精准快速,不出现毛边问题,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和使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外壳的连续拉伸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电容器(capacitor),顾名思义,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
电容器分为多种,如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等,金属材质的电容器其外壳通常为长条圆柱形。在生产中,电容器外壳最基础的是采用拉伸的方法,然而,拉伸如果要一步到位,则良品率下降,间接提高生产成本,且若长径比比较大,则技术上难以一步拉伸成功。如需要更高要求的外壳制造,则需要多步操作或者更为精密的操作,成本上升。
以此作为启发,连续多步操作拉伸是一个好的思路,因此开发一种全新的、高效率的电容外壳的连续拉伸成型模具,已经是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容外壳的连续拉伸成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一种电容外壳的连续拉伸成型模具,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下模板、下模座,以及连接模具各部件的紧固件和辅助件,所述上模板设置若干冲头,所述冲头的主体外径从上模板中部向外部逐渐减小,依次为一级冲头、二级冲头……N级冲头;所述下模板在冲头对应位置设置与冲头数量相等的凹模,所述凹模的内径也从下模板中部向外部逐渐减小,依次为一级凹模、二级凹模……N级凹模,每一级凹模的内径略大于同一级冲头的外径;所述N级冲头的末端直径缩小,形成收缩台。
作为优选,N=3~6。
作为优选,N=5,所述冲头从上模板中部向外部依次为一级冲头、二级冲头、三级冲头、四级冲头、五级冲头,所述凹模从下模板中部向外部依次为一级凹模、二级凹模、三级凹模、四级凹模、五级凹模。
作为优选,除末一级外,所述凹模的内径比同一级的冲头外径大0.78-1.22mm。
进一步,各级所述凹模的外缘开有半径为2-4mm的圆角,所述二级凹模、三级凹模、四级凹模、五级凹模的内径从上至下呈锥状扩张。
再进一步,五级凹模的除圆角外的最上端的内径,比五级冲头的主体外径大40-100μm。
作为优选,所述收缩台上底和下底之间的外径差为0.52-0.68mm。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外壳的连续拉伸成型模具,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成本低,产品质量有保障。多级冲头和凹模的配合操作,使电容壳坯料分步分区域承受拉伸载荷,每一步均在承受范围内,不会引起坯料断裂或失效;特殊设计的凹模和末一级的冲头,保证每一步冲到位时正形,且最后一步落下后容易断裂落料,操作高效。本实用新型的分步操作,拉伸电容不损坏材料,且保证强度,最后一步特殊设计,落料精精准快速,不出现毛边问题,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五级的冲头和凹模的配合情况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崴骏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崴骏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27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