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粪污交替稳定化处理的化粪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89616.4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2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峰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粪污 稳定化处理 污水处理 化粪池 沉积 消化 本实用新型 隔离 污泥消化 导流 分水 相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粪污交替稳定化处理的化粪池,其主要特征是由分水导流井与两格粪污沉积消化空间及至少一格污水处理空间构成的化粪池,两格粪污沉积消化空间相互隔离并分别与污水处理空间相通,两格粪污沉积消化空间交替进行污水处理或污泥消化。本实用新型能够一边进行污水处理,一边对累积的粪污进行隔离消化的稳定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污泥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粪池中有漂浮污泥、沉淀污泥、悬浮污染物,在连续输入的工作状况下处于泥水混合的状态,污泥处理目的是达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但是传统化粪池的清掏粪污都是新鲜粪污与消化粪污的混合粪污,不具备污泥的稳定化和无害化。如果要在泥水混合的情况下同时实现污泥稳定化处理,就需要把污泥和污水进行分离和分质处理,根据系统状态的物理稳定性判定条件,在停止系统输入的情况下,系统状态随着时间延长在消减过程中逐步趋于相对稳定,因此把污泥从连续输入的工作过程中分离出来,污泥经过必要的降解时间后,就转化为稳定化的污泥,因此把粪污与化粪池工作环境隔离,就能够使粪污进行稳定化处理。采用两组相互隔离的污泥存储消化容器空间,通过对污水进水流向的控制,使一组进行污泥的消化降解,另一组正常接纳粪污并进行污水处理,两组处理空间交替进行污水处理和污泥稳定化消化处理。该技术措施把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分离,并在连续工作的化粪池中使累积的粪污污泥具有批次性交替进行稳定化处理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利用两个隔离的空间交替进行污水处理和粪污稳定化处理的化粪池。
本实用新型粪污交替稳定化处理的化粪池的技术方案是由一个分水导流井与两个粪污沉积消化空间及至少一个污水处理空间构成的泥水处理装置,分水导流井的一端连接污水管,在分水导流井内有至少一个过水控制装置,过水控制装置设置在进水管或进水口或进水三通在分水导流井内的一端,进水管或进水口或进水三通的另一端分别连通两个相互隔离的粪污沉积消化空间,两个粪污沉积消化空间并列分布,分别通过液面高度的液面过水三通穿过过水隔墙连通污水处理空间,污水处理空间有出水口或出水管或出水三通,液面过水三通的水平管管底标高不低于出水口或出水管或出水三通的水平管管底标高,池体空间的顶板有检查口,池体上部空间或顶板有引向外部的排气管。
所述泥水处理装置是采用砖砌建造,或者钢筋混凝土建造,或者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或者金属制品制造,或者塑料材料制造,或者玻璃钢制造。
所述分水导流井是由井筒、一个进水口或进水管、两个出水口或出水管、至少一个过水控制装置构成,井筒是圆形或多边形,顶部有盖板。
所述粪污沉积消化空间是平流沉淀池。
所述过水控制装置是在分水导流井的出水口或出水管部位控制污水流通的可启闭的挡板或闸板或阀门或分水导流阀,分水导流井中的挡板或闸板或阀门或导流阀交替控制关闭一个出水口或出水管,开启另一个出水口或出水管。
所述分水导流阀有外部的阀体和中间的可转动或者可移动阀芯构成,阀体有一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分水导流阀阀芯的内部腔体和两个开口形成过水通道,阀芯内部过水通道两端的两个开口分别对口阀体的进水口和其中一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在阀体的位置对称,转动阀芯,阀芯的两个开口分别对口阀体的进水口和另一个出水口。
所述污水处理空间是至少一格的平流沉淀池,或者双层沉淀池,或者斜板沉淀池,或者是过水截面有填料层的生物滤池,或者是多级垂直折流的厌氧滤池,相邻两格污水处理空间之间的空间隔板中部有过水洞口,或者有液面过水三通在液面部位连通,污水处理空间有至少一个出水管或出水口或出水三通。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化粪池粪污的稳定化处理,能够使化粪池粪污进行分质处理,有益之处在于能够交替对化粪池内粪污批次性稳定化处理。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峰,未经赵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89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