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极板膨胀短路的水平铅酸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85611.4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6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其军;章晖;韩祖孟;秦志全;王新征;周玉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图兰特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H01M10/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5 | 代理人: | 张德宝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活性物质 负极板 容置槽 水平铅酸电池 本实用新型 电池外壳 短路 膨胀 极板 底板 电池极群 接触短路 顶盖 两侧板 正极板 侧板 隔膜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极板膨胀短路的水平铅酸电池,包括电池外壳,以及由正、负极板和隔膜组成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包括底板、顶盖和两侧板,所述侧板在每块负极板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负极活性物质容置槽,该负极活性物质容置槽与任意正极板分离。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负极活性物质容置槽控制负极活性物质的膨胀路径避免正、负极板接触短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极板膨胀短路的水平铅酸电池。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始于1859年Gaston Plante关于Pb电极在10wt%的硫酸溶液中充放电的研究。1881年,Camille Faure将红铅、硫酸和水混合而成的铅膏涂布于铅板作为电极,Ernest Volckmar将铅板变更为铅板栅。这两项技术缓解了铅酸电池正负极铅膏软化脱落,有效地提高了铅酸电池的容量。铅酸电池结构由此基本成型并走向成熟。经过150余年的研究和改进,铅酸电池在极板、添加剂、隔板材料以及制造工艺等方向都得到了革新。目前,铅酸电池产量和储电量仍然雄踞化学电源之首,正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因其具有稳定可靠、无记忆效应、价格低廉、可做成单体大容量电池等优点,铅酸电池已被广泛用作汽车启动电源、不间断电源、从电动自行车到柴油潜艇的动力电源和储能电源等等。
传统铅酸电池的基本结构是由涂有铅膏的板栅形成正负极板,正负极板之间用隔膜分隔,正负极板焊接到相应的汇流排后通过极柱将电池电流与外部连接,电池盖将电池密封,防止电解液流出。传统铅酸电池的极板采用垂直的方式放置,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电解液层化现象,即电解液浓度差的极化现象,这是电池容量下降及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人们开发出了一种水平铅酸电池:极板为准双极结构,即在板栅的一边涂覆正极活性物为正极板,另一边涂覆负极活性物为负极板;双极板间用隔膜隔开,按照一定的位置水平交错叠放,然后安装压力框架固定,形成电池模块装入电池槽中,经铸焊后进行密封,然后经过灌酸、化成,最终制成水平电池。这种水平铅酸电池虽然解决了电解质层化现象,且内阻小、轻量化,单元格之间的串联由连接双极板的铅丝直接实现,无需焊接(传统单元格串联,先将上一单元的焊接成一体的正极引出端与下一单元的焊接成一体的负极引出端再通过焊接的方式成为一体,实现相邻单元格的串联)。
但是,对于铅酸电池来说,在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正、负极活性物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体积膨胀,刺穿隔膜,与正极活性物接触短路,或者通过极板边缘缝隙使正、负极板相互接触而造成短路,导致电池失效。因此,防止电池活性物质的膨胀造成正、负极板接触短路,是提高水平铅酸电池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极板膨胀短路的水平铅酸电池,能够通过负极活性物质容置槽控制负极活性物质的膨胀路径避免正、负极板接触短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图兰特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图兰特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856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平铅酸电池的隔离组件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化成用小盖工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