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的负离子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84125.0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7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晶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B01D53/3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闯;葛莉华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菱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端 倍压整流模块 负离子发生器 压电变压器 滤波模块 震荡 室内空气净化器 驱动模块 负离子 输入端 引脚 本实用新型 输出端相连 输入端引脚 方波输出 工作频率 过流能力 驱动电路 人体吸收 转换模块 转换效率 输出 小分子 减小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的负离子发生器,包括的MCU芯片;震荡模块;滤波模块;驱动模块;压电变压器;倍压整流模块;MCU芯片的震荡输入端引脚七与震荡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其PWM输出端引脚五与滤波模块相连,其工作频率方波输出端引脚八与驱动模块相连;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压电变压器的输入端相连;压电变压器的输出端与倍压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倍压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输出负离子;滤波模块输出端与震荡模块的压/频转换模块相连。其输出有利于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负离子,转换效率高,抗过流能力强,减小负离子发生器的制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负离子发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的负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通常市面上的负离子发生器大多采用电磁的方法将低电压通过电磁变压器升压,使其达到释放负离子的高压,缺点是:1.转换效率低;2.由于工艺的原因对变压器耐压要求高制作难度大;3.抗过流能力差,很容易损坏;4.因其输出电压波形为非正弦波,所产生的负离子为大分子团人体不易吸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输出有利于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负离子,转换效率高,抗过流能力强,制作难度小的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的负离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的负离子发生器,包括:
一MCU芯片,用于输出工作频率方波使驱动模块工作;
一震荡模块,其设定参数决定MCU芯片的工作频率;
一滤波模块,将电压中的波纹系数降低,使输出的电压波纹平滑;
一驱动模块,用于产生交变电压;
一压电变压器YD,在交变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正弦波;
一倍压整流模块,在正弦波的作用下产生并输出负离子;
MCU芯片的震荡输入端引脚七与震荡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其PWM输出端引脚五与滤波模块相连,其工作频率方波输出端引脚八与驱动模块相连;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压电变压器YD的输入端相连;压电变压器YD的输出端与倍压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倍压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输出负离子;滤波模块输出端与震荡模块的压/频转换模块相连。
进一步优选,还包括对压电变压器YD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的输出电压检测模块,输出电压检测模块的一端与MCU芯片的引脚一相连,其另一端连接在压电变压器YD和倍压整流模块之间。
进一步优选,震荡模块包括电阻R3、电容C3和变容二极管D6,电阻R3、电容C3和变容二极管D6三者相互串联连接,电阻R3的输入端与VCC电源相连;变容二极管D6的接地端接地,MCU芯片的引脚七连接在电阻R3和电容C3之间;压/频转换模块为变容二极管D6。
进一步优选,滤波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容C1和电容C2,MCU芯片的引脚5、电阻R1、电阻R2相互串联连接,电阻R2的输出端连接在电容C3和变容二极管D6之间,电容C1的一端连接在MCU芯片的引脚5和电阻R1之间,电容C2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后接地。
进一步优选,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5、MOS管Q1、电感L1和电容C4,MCU芯片的引脚八、电阻R4和MOS管Q1的栅极相互串联连接;电阻R5的一端接在电阻R4和MOS管Q1的栅极之间;MOS管的漏极与电感的一端相连,其源极接地;电感的另一端接入12V电源;压电变压器YD的脚一连接在MOS管的漏极和电感的一端之间;电容C4的一端接在压电变压器YD的脚一处,其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晶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晶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84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