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接触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81525.6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5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朱于浩;章敏强;雷志华;魏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春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余威 |
地址: | 325608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片 连接器接触端子 本实用新型 插头 一体式材料 插头铜针 弹性结构 电气性能 功能提供 间接影响 使用寿命 高弹性 手感 触点 刚硬 双性 配合 柔和 相抵 组装 局限 优化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接触端子。包括相互配合组装的弹片和静片,所述弹片上包括有若干与插头铜针相抵靠的触点。本实用新型打破一体式材料对弹性结构设计的局限,能够满足高弹性与高电气性能双性要求;增加产品本身的寿命及间接影响到插头的使用寿命;优化产品与插头配合的使用手感,更加柔和不刚硬;弹片端的三弹片设计,对接触功能提供充分保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端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连接器接触端子。
背景技术
参见图3,当前,类似结构的连接器弹片,采用一体式弹性结构,即有弹性要求的接触端与连接插片(或焊线)端为同一端子整体,导致端子接触端的弹性性能较弱,在与插头的配插过程当中,有硬性干涉的倾向,经过5000次的寿命后,插头端有明显的摩擦凹痕,这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体验,但出于本连接器的高电流要求,其本身的材料厚度无法向弹性优化方向调整,即采用相对薄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接触端子,本结构创新,打破一体式材料对弹性结构设计的局限,能够满足高弹性与高电气性能双性要求;增加产品本身的寿命及间接影响到插头的使用寿命;优化产品与插头配合的使用手感,更加柔和不刚硬;弹片端的三弹片设计,对接触功能提供充分保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连接器接触端子,包括相互配合组装的弹片和静片,所述弹片上包括有若干与插头铜针相抵靠的触点。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弹片头部和尾部均开设有若干通孔,同时,在所述静片上设置有若干分别与对应的通孔相配合的卡接柱。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弹片头部开设有两个通孔,尾部开设有一个通孔,同时,在所述静片上设置有三个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孔相配合的卡接柱。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触点为弹性触点,且数量设置为至少三个。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静片厚度为0.8mm,卡接柱厚度为0.5-0.6mm。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弹片厚度为0.3mm。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弹片的材质为磷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打破一体式材料对弹性结构设计的局限,能够满足高弹性与高电气性能双性要求;增加产品本身的寿命及间接影响到插头的使用寿命;优化产品与插头配合的使用手感,更加柔和不刚硬;弹片端的三弹片设计,对接触功能提供充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图2,一种连接器接触端子,包括相互配合组装的弹片1和静片2,所述弹片1上包括有若干与插头铜针3相抵靠的触点4。
所述弹片1头部和尾部均开设有若干通孔11,同时,在所述静片2上设置有若干分别与对应的通孔11相配合的卡接柱21。
所述弹片头部开设有两个通孔,尾部开设有一个通孔,同时,在所述静片上设置有三个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孔相配合的卡接柱。
此结构将弹片与静片能过三点机械铆合在一起,所述静片厚度为0.8mm,卡接柱厚度为0.5-0.6mm,再与弹片三孔配合并铆压,铆合强度较高。
所述弹片厚度为0.3mm,弹片的材质为磷铜,试验结果表明此厚度条件下的弹片结构弹性能较好,所述触点为弹性触点,且数量设置为至少三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春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春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815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SB端子结构及USB接口
- 下一篇:一种通用性微小型化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