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匹配充电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80322.5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5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范存赟;陶利明;林涛;李建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蓝沛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50/90;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充电装置 充电位置 自动匹配 导轨 无线充电线圈 本实用新型 固定杆 待充电设备 充电效率 接收线圈 可充电 滑动 对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匹配充电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自动匹配充电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导轨;固定杆,一端置于导轨内,且可沿导轨滑动;若干个无线充电线圈,固定于固定杆上。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匹配充电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线圈与待充电设备中的接收线圈的精确对准,可以提高可充电区域,可以大大提高充电效率,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匹配充电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无线充电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无线充电器也越来越普遍的被大众所接受和使用。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一般都固定在底座上固定工作,使用者将待充电设备(譬如,手机等)放在上面进行无线充电。然而,由于现有的无线充电线圈是在底座上固定不可移动的,在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存在可充电区域小、放置位置容易偏离、无线充电线圈与接收端线圈对准度较低、充电效率不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匹配充电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装置存在的可充电区域小、放置位置容易偏离、无线充电线圈与接收端线圈对准度较低、充电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匹配充电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自动匹配充电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导轨;
固定杆,一端置于所述导轨内,且可沿所述导轨滑动;
若干个无线充电线圈,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一个,若干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呈一字排布,相邻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相切,且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均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同一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固定杆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一部分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第一表面,并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呈一字排布,另一部分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第二表面,并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呈一字排布;固定于所述固定杆同一表面的相邻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相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第一表面的相邻两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切点正投影与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第二表面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中心相重合;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第二表面的相邻两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切点的正投影与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第一表面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中心相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的若干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沿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呈一字排布,且相邻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相切;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的若干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沿所述第二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呈一字排布,且相邻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相切;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且与其临近的两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均相切,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且与其临近的两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均相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绕线线圈或FPC线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单层线圈或多层线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匹配充电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导轨、所述固定杆及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均位于所述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匹配充电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蓝沛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蓝沛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803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