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焙烧炉连通火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8849.6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2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靳林文;刘先明;王广成;卢光群;卢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鸽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0 | 分类号: | F27D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火道 焙烧炉 火道口 侧壁 垂直分布 闭合环状 闭合腔体 高温气流 平行分布 轴线对称 火道墙 耐火砖 上端面 火井 垒砌 连通 环绕 | ||
本新型涉及一种焙烧炉连通火道结构,它还包括焙烧炉,连通火道嵌于焙烧炉底部,并环绕焙烧炉轴线呈闭合环状结构,连通火道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连通火道包括顶部、侧壁及底部,所述的顶部位于底部正上方并通过侧壁与底部相互连接并构成闭合腔体结构,侧壁以底部和顶部轴线对称分布,并分别与顶部及底部上端面垂直分布,其中顶部上分布若干火道口,其中火道口嵌于顶部正上方并与底部垂直分布,且每个火道口均与一个焙烧炉的火道墙的火井相互连通。本新型一方面有效的克服传统连通火道由众多小耐火砖垒砌而成的结构,另一方面有助于获得连通火道内精确的火焰、高温气流温度及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道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焙烧炉连通火道结构。
背景技术
连通火道结构是焙烧炉等设备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其结构及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焙烧炉等设备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所连通火道结构往往均是通过众多的耐高温小耐火砖间通过垒砌成型得到的,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导致连通火道结构中包含的小耐火砖数量众多,从而一方面导致连通火道结构建设过程中,各小耐火砖垒砌作业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连通火道结构建设效率,并极易导致连通火道的结构强度、抗震动等性能均相对较差,同时还极易导致局部小耐火砖结构发生损坏,从而导致连通火道结构故障,从而导致焙烧炉需要停止运行,并对故障部位连通火道进行修复,从而严重影响了焙烧炉及连通火道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当前所使用的各类连通火道中往往均缺乏有效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检测手段和为连通火道内火焰、高温气流进行辅助驱动及增加辅助燃料等能力,从而导致当前的焙烧炉在使用时,加热作业效率低下,需要耗费较高的能量,同时火焰、高温气体等介质循环速度较慢,且热量分布及加热时间分布不均,从而严重影响了焙烧炉的工作效率和控制精度,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连通火道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焙烧炉连通火道结构,该新型结构简单,施工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集成化及模块化程度高,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承载能力、抗震动冲击能力及良好的结构的整体性,一方面有效的克服传统连通火道由众多小耐火砖垒砌而成的结构,在极大的提高连通火道结构施工建设的效率的同时,也有效的克服传统由众多小耐火砖垒砌而成的连通火道因局部小耐火砖损毁等而导致连通火道故障,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连通火道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极大的降低了连通火道的维护工作劳动强度和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获得连通火道内精确的火焰、高温气流温度及压力,从而为焙烧炉温度控制提供可靠检测参数,并可根据需要,对连通火道内气流及火焰提供辅助动力及燃料,从而极大的提高焙烧炉工作效率和控制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焙烧炉连通火道结构,它还包括焙烧炉,连通火道嵌于焙烧炉底部,并环绕焙烧炉轴线呈闭合环状结构,连通火道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连通火道包括顶部、侧壁及底部,所述的顶部位于底部正上方并通过侧壁与底部相互连接并构成闭合腔体结构,侧壁以底部和顶部轴线对称分布,并分别与顶部及底部上端面垂直分布,其中顶部上分布若干火道口,其中火道口嵌于顶部正上方并与底部垂直分布,且每个火道口均与一个焙烧炉的火道墙的火井相互连通,侧壁及底部均由若干横断面为矩形的基础耐高温砌块沿连通火道轴线方向依次首尾连接构成,顶部由若干上端面为平面,下端面为圆弧结构的封顶耐高温砌块沿连通火道轴线方向依次首尾连接构成,其中基础耐高温砌块宽度不小于连通火道宽度的1/4,基础耐高温砌块长度为其宽度的1.5—5倍,封顶耐高温砌块宽度与连通火道宽度一致,且封顶耐高温砌块外侧面与构成侧壁的基础耐高温砌块外表面平齐分布,封顶耐高温砌块长度为其宽度的1.5—5倍,火道口嵌于封顶耐高温砌块中,火道口轴线封顶耐高温砌块轴线垂直并相交,且交点位置与封顶耐高温砌块侧端面间间距不小于封顶耐高温砌块有效长度的1/5。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通火道底部上端面与火道口对应位置处设导流台,且导流台与火道口同轴分布,所述的导流台为水滴结构、梭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其上端面与火道口轴线及底部上端面间呈0°—60°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鸽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焦作鸽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8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式电炉的转笼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焙烧炉用火井砌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