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662704.5 | 申请日: | 2018-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1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 发明(设计)人: | 韩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巨人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B23Q41/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硕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7 | 代理人: | 徐园园 |
| 地址: | 453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板 固定板 气缸 转轴 水平设置 支撑框架 毛坯件 自动化加工 存储装置 活塞杆端 竖直设置 小车端梁 围板 安装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 存储空间 倾斜向下 上端固定 相对设置 上端 固定端 进料端 出料 推板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三支撑框架,第三支撑框架的上端进料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推板,第三支撑框架的下端出料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的上方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第三安装板与第一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五气缸,第五气缸的固定端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五气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围板,两个L形围板与第一固定板所围成的空间构成转轴毛坯件的存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端梁转轴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日常生产、维修、搬运过程中一种常用的起重设备,通常情况下起重机用于悬吊搬运比较笨重的设备。其中小车端梁是起重机上起吊装置在起重机主梁上行走的支承行走结构,小车端梁的行走主要是通过转轴及行走轮来实现的,而现有的转轴要从一个圆钢毛坯件加工成转轴成品需要经过切割、铣削加工、钻孔加工、铣槽加工,而这每道工序的加工都需要专人负责完成,且需要各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来完成,且转轴的加工无法实现批量生产,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又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解决了现有转轴的生产加工人工成本大,生产加工时间长无法批量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三支撑框架,第三支撑框架的上端进料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推板,第三支撑框架的下端出料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的上方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第三安装板与第一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五气缸,第五气缸的固定端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五气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围板,两个L形围板与第一固定板所围成的空间构成转轴毛坯件的存储空间。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耳板,第三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对称竖直设置的第一导向杆,且第一导向杆的上端分别穿过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耳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通过圆钢毛坯件支撑架、圆钢毛坯件切割装置、输送带、转轴毛坯件输送装置、转轴毛坯件传送装置、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装置、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转轴毛坯件铣削装置、转轴夹取转移装置、转轴加工装置实现了小车端梁转轴的自动化加工,省时省力,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毛坯件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链条与第二U形槽钢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A剖面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毛坯件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固定板与L形围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巨人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巨人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2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