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遮光球罩及镜头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2321.8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6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业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5;G03B11/04;G03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光球 遮光圈 镜头组件 镜头罩 本实用新型 灯罩 补光 分隔 外围 补光区域 镜头区域 漏光问题 透光区域 补光灯 衔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遮光球罩及镜头组件,该遮光球罩包括:镜头罩,固定在所述镜头罩外围的遮光圈,以及固定于所述遮光圈外围的补光灯罩;其中,所述遮光圈衔接在所述镜头罩与所述补光灯罩之间,以将所述遮光球罩分隔为两个透光区域。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遮光球罩及具有其的镜头组件,通过该遮光球罩上设有遮光圈以将镜头区域与补光区域分隔开,从而可以解决补光灯的漏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罩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光球罩及镜头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设备中都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当外界环境比较暗时,镜头对人脸识别成功率比较低。因此,现有技术中,当设备检测到外界环境比较暗时,可以开启补光灯进而可以提高人脸识别的成功率。但是,补光灯容易造成镜头位置漏光的问题,影响镜头的识别敏感度以及识别结果,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避免漏光的遮光球罩及镜头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遮光球罩,包括:镜头罩,固定在所述镜头罩外围的遮光圈,以及固定于所述遮光圈外围的补光灯罩;其中,所述遮光圈衔接在所述镜头罩与所述补光灯罩之间,以将所述遮光球罩分隔为两个透光区域。
本实用新型遮光球罩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遮光圈包括衔接在所述镜头罩与所述补光灯罩之间的遮光主体,以及从所述遮光主体向内延伸的遮光臂。
本实用新型遮光球罩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镜头罩通过超声焊与所述遮光圈密封固定。
本实用新型遮光球罩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补光灯罩和所述遮光圈通过二次注塑密封固定。
本实用新型遮光球罩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镜头罩、遮光圈和所述补光灯罩之间分别通过密封胶粘接。
本实用新型遮光球罩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补光灯罩的自由端设有卡配部。
本实用新型遮光球罩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遮光球罩的壁厚为1mm-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包括:主体部,装配于主体部上的镜头,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周侧的补光灯,以及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遮光球罩;
其中,在所述遮光球罩装配于所述主体部后,所述镜头对应于所述遮光球罩的镜头罩,所述补光灯对应于所述遮光球罩的补光灯罩,所述遮光球罩的遮光圈将所述镜头与所述补光灯分隔开。
本实用新型镜头组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镜头与所述遮光圈之间的遮光件,所述遮光件套设于所述镜头。
本实用新型镜头组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遮光件为遮光泡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遮光球罩及具有其的镜头组件,通过该遮光球罩上设有遮光圈以将镜头区域与补光区域分隔开,从而可以解决补光灯的漏光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遮光球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镜头组件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镜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2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