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压直喷发动机进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1606.X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2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胡鹏;刘华龙;琚雪明;徐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1/04 | 分类号: | F02B31/04;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道 本实用新型 气道 高效汽油机 气缸中心线 气门座 圆弧形 凹坑 内壁 凸起 增压直喷发动机 进气门导管 气门中心线 燃烧室顶面 缸盖 快速燃烧 气门座圈 相对布置 轨迹线 滚流比 整体式 增压 缸筒 凸台 直喷 遮挡 出口 加工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增压直喷高效汽油机进气道,包括气道段、气门座圈、气门座、缸筒、进气门导管凸台和缸盖燃烧室顶面。其为整体式笔直形进气道,所述进气道气门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夹角β为15~17°;进气道轨迹线与气缸中心线夹角β为50~60°;所述气道段的第一内壁面上设有一圆弧形的凹坑,气道段的第二内壁面上设有一圆弧形的凸起,凸起与凹坑为相对布置;本实用新型新型专利进进气道2出口下侧设有气门座,遮挡呈梯形;本实用新型专利进气道可产生滚流比为2.6~3.3水平,满足高效汽油机快速燃烧速度需要,同时具有加工制造一致性易控制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直喷发动机进气道。
背景技术
2015年-2020年,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限值将从6.9L/(100km)逐步加严到5.0L/(100km)。2025年预测中国轻型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为4.0L/(100km)。对面日益加严的油耗法规,企业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汽油机技术,高效汽油机是混合动力总成关键技术之一。
高效汽机油为达到≥39%有效热效率,需采用外部废气循环技术(EGR技术)。由于外部EGR技术具有高等熵系数、抑制爆震和降低缸内气体高温优点,可有效改善汽油机冷却和排气损失。但是EGR技术引入缸内的气体是惰性气体,会降低汽油机湍流燃烧速率,从而具有燃烧等容度低和燃烧稳定性差的特征。现有增压直喷发动机的进气道呈直筒状,进气上侧和下侧均没有特殊设计,滚流值水平在1.5~2.0,滚流值较低。为充分发挥EGR技术优点,需设计超高滚流的进气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直喷发动机进气道,目的是提高滚流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增压直喷发动机进气道,包括进气道本体,进气道本体沿进气气流流向依次分为进气门法兰面和气道段,所述气道段的第一内壁面上设有一圆弧形的凹坑,气道段的第二内壁面上设有一圆弧形的凸起,凸起与凹坑为相对布置,进气道轨迹线与气缸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50~60°,进气门轴线与气缸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15~17°。
所述的增压直喷发动机进气道还包括设置于燃烧室的进气口处且使进气气流从进气门的上侧进入燃烧室的气门遮挡,气门遮挡位于所述气门座的下方。
所述气门遮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进气门的轴线相平行,气门遮挡的长度为3.5~4.5mm。
所述气门遮挡为圆弧形,气门遮挡与所述进气门为同轴设置,气门遮挡的弧度为150-180°。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直喷发动机进气道,通过匹配好进气道气门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夹角β和进气道轨迹线与气缸中心线夹角α,在气道段设置凸起与凹坑相配合,及气门下侧设置气门座,可显著提高滚流比,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节流损失,在不显著影响流量系数前提下提高滚流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增压直喷发动机进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门遮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进气门与气门遮挡的配合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进气门法兰面;2、气道段;3、气门座;4、气门遮挡;5、缸筒;6、进气门导管凸台;7、燃烧室顶面;2a、凹坑;2b、凸起;2c、中心轨迹线;3a、进气门座线;4a、气缸中心线;α、进气道轨迹线与气缸轴线之间的夹角;β、进气门轴线与气缸轴线之间的夹角;θ、气门遮挡的弧度;h—气门遮挡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16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