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0774.7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7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宋狄;连拓;游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丰泰国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4 | 分类号: | B60R19/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件 翼板 插销孔 防撞装置 侧翼板 客车 上滚轮 上平板 障碍物 滚轮 本实用新型 安全性能 车辆牵引 滚轮转动 汽车车身 汽车车头 汽车车尾 相对滑动 向下倾斜 第一端 下倾斜 焊固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防撞装置,由四个防撞件组成,防撞件由上平板和两侧翼板,两侧翼板之间形成有安装间距,上平板与汽车车身焊固在一起,两侧翼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之间设有滚轮,滚轮转动安装在两侧翼板上,滚轮的下部向下伸出侧翼板外,两侧翼板长度方向第二端处均开设有插销孔,两插销孔相对称设置,侧翼板长度方向第二端底面呈向侧翼板长度方向第一端方向向下倾斜的下倾斜面;位于汽车车头处的防撞件的插销孔处于该防撞件上滚轮的前方,位于汽车车尾处的防撞件的插销孔处于该防撞件上滚轮的后方。本新型的防撞装置,其能与障碍物发生相对滑动滑擦,降低了防撞件与障碍物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整个客车的安全性能,并方便客车进行车辆牵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在客车车头下方或车尾下方处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客车作为国内外城际交通的主要工具,其安全性能影响到乘客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在客车设计中,客车车身的底面或客车车尾的底面均固设有防撞件,此防撞件直接焊固在客车车架上,当地面具有较大障碍物时,因防撞件凸出客车车架的底面,客车撞上障碍物时防撞件是第一时间与障碍物发生碰撞,而防撞件与客车车架硬连接,防撞件产生的撞击力会直接传递到整车,对整车的破坏严重。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汽车的底部撞上障碍物时防撞件能与障碍物发生相对滑动,大大降低了防撞件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摩擦,摩擦力非常小,有效地降低车身损毁,安全性能较高的客车防撞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客车防撞装置,由四个防撞件组成,四防撞件中其中两防撞件处于汽车车头底面处、并沿汽车的左右方向间隔并排排列,另两防撞件对应处于汽车车尾底面处,并沿汽车的左右方向间隔并排排列;所述的防撞件由与汽车车架底面相贴配合的上平板和处于上平板左、右两侧下方并与上平板相垂直的侧翼板组成,两侧翼板之间形成有安装间距,上述上平板呈沿汽车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板,上述上平板与汽车车身焊固在一起,两侧翼板相应呈沿汽车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板,上述安装间距内位于侧翼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处设有滚轮,上述滚轮转动安装在两侧翼板上,上述滚轮的下部向下伸出上述安装间距外,两侧翼板长度方向第二端处均开设有插销孔,两插销孔相对称设置,上述侧翼板长度方向第二端底面呈向侧翼板长度方向第一端方向向下倾斜的下倾斜面;而且,位于汽车车头处的防撞件的插销孔处于该防撞件上滚轮的前方,位于汽车车尾处的防撞件的插销孔处于该防撞件上滚轮的后方。
上述侧翼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上开设有安装通孔,相对的两侧翼板上的安装通孔相对称设置,上述滚轮处于两安装通孔之间并通过一安装螺栓串接在一起,上述安装螺栓的头部限固在其一侧翼板的安装通孔外,安装螺栓的杆部自由端穿出另一侧翼板的安装通孔外,且上述安装螺栓的杆部自由端端部外螺装有限固在侧翼板外的锁紧螺母。
上述滚轮与上述侧翼板之间夹紧有套装于上述安装螺栓外的尼龙垫片。
上述锁紧螺母与上述侧翼板之间夹紧有套装在安装螺栓外的弹性垫片。
上述侧翼板长度方向的第二端端面下部与上述下倾斜面圆滑过渡,上述侧翼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端面下部与上述侧翼板第一端下底面呈圆滑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客车防撞装置,若车头遇上障碍物时,利用下倾斜面使防撞件的前端不会与障碍物发生强硬摩擦,当汽车继续前行时,障碍物会与防撞件后端的滚轮相接触碰撞时,利用滚轮的转动性使汽车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时滚轮滑动,与障碍物呈非硬性摩擦,产生了相对滑动滑擦,大大降低了防撞件与障碍物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传统防撞件与障碍物发生强硬摩擦,摩擦力非常大对车辆施加力增大而造成车身损毁产生生命危险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整个客车的安全性能;同时,利用防撞件长度方向第二端的插销孔可介助销子来安装钢丝绳,从而方便客车进行车辆牵引,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丰泰国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丰泰国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07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翻转式保险杠结构
- 下一篇:汽车落水逃生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