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铁工业废酸连续搅拌氧化反应釜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659874.8 | 申请日: | 2018-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3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屠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净源循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B01J19/20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程开生 |
| 地址: | 31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釜体 轴杆 减速器 氧化反应釜 工业废酸 含铁 本实用新型 电机 氧气入口 一端设置 进料口进料 底部连接 电机输送 顶部设置 顶部中央 氧气通过 反应釜 加热管 搅拌叶 进料口 螺旋状 吸口 限速 加热 氧气 体内 贯穿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铁工业废酸连续搅拌氧化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的顶部一端设置有氧气入口,釜体的顶部另一端设置有进料口,釜体的顶部中央安装有电机,电机的底部安装有减速器,减速器的底部连接有轴杆,且轴杆贯穿釜体并延伸至釜体的内部,轴杆的顶部设置有气吸口。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含铁工业废酸连续搅拌氧化反应釜,该反应釜通过设置的氧气入口输送氧气,通过设置的进料口进料,通过设置的电机输送动力,通过设置的减速器对电机的转速进行限速,通过将轴杆内部设计成空心,方便将氧气通过轴杆导入釜体底部,通过设置的加热管对釜体内进行加热,通过将搅拌叶设计成螺旋状,使搅拌更加均匀,混合更加充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特别涉及一种含铁工业废酸连续搅拌氧化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其结构一般由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密封装置组成,相应配套的辅助设备:分馏柱、冷凝器、分水器、收集罐、过滤器等。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传统的反应釜氧化不够彻底,触氧不够充分,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含铁工业废酸连续搅拌氧化反应釜,通过设置的氧气入口输送氧气,通过设置的进料口进料,通过设置的电机输送动力,通过设置的减速器对电机的转速进行限速,通过将轴杆内部设计成空心,方便将氧气通过轴杆导入釜体底部,通过设置的加热管对釜体内进行加热,通过将搅拌叶设计成螺旋状,使搅拌更加均匀,混合更加充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铁工业废酸连续搅拌氧化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一端设置有氧气入口,所述釜体的顶部另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釜体的顶部中央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安装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底部连接有轴杆,且轴杆贯穿釜体并延伸至釜体的内部,所述轴杆的顶部设置有气吸口,所述轴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所述轴杆的中央安装有自吸轮,所述轴杆的底部安装有释放口,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杆的内部为空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通过减速器与轴杆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釜体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加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叶呈螺旋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含铁工业废酸连续搅拌氧化反应釜,通过设置的氧气入口输送氧气,通过设置的进料口进料,通过设置的电机输送动力,通过设置的减速器对电机的转速进行限速,通过将轴杆内部设计成空心,方便将氧气通过轴杆导入釜体底部,通过设置的加热管对釜体内进行加热,通过将搅拌叶设计成螺旋状,使搅拌更加均匀,混合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釜体;2、进料口;3、氧气入口;4、电机;5、减速器;6、轴杆;7、气吸口;8、搅拌叶;9、自吸轮;10、释放口;11、加热管;12、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净源循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净源循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598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