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50991.8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8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潭中科半导体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 |
地址: | 350400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可见光 基板 控制电路芯片 本实用新型 背光模组 电路层 背板 芯片 可见光光线 独立电路 使用寿命 显色指数 发射 全波段 舒适度 波段 健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安装于背板内全波段LED光源组件,LED光源组件包括基板和位于基板上的第一LED光源和第二LED光源;其中:第一LED光源,用于发射波段位于400‑760nm的可见光光线;第二LED光源,用于发射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之一的不可见光光线:265‑400nm的不可见光光线、760nm‑1500nm的不可见光光线;基板上还设有电路层,电路层上分别设有控制第一LED光源与第二LED光源中LED发光芯片的独立电路的控制电路芯片;控制电路芯片用于控制通过各个LED发光芯片上的电流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光源组件具有显色指数高,使用寿命长,舒适度高,利于健康的LED光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液晶LED液晶显示器技术应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LED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LED液晶显示器,其全称是LED背光源LED液晶显示器。根据LED液晶显示器的原理,它是由液晶分子折射背光源的光线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液晶分子自身是无法发光的,主要通过背光源的照射来实现。目前,在现有技术中LED器件所发出的白光,蓝色光谱(高频光谱)的能量很高,高比例蓝光能量对人的眼睛,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睛伤害非常大;而且蓝光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过高比例的蓝光会扰乱人体正常生物钟。LED被称为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近年来,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围绕LED的研制展开了激烈的技术竞争,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加快LED灯具的发展,为推进LED进一步广泛化做了良好的铺垫。
现有的LED应用方向多偏向于普通的照明领域,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应用于特定照明的领域,如矿井灯、投影灯、舞台灯等等。而对太阳光拟合度较高的LED灯具产品鲜有产品问世。众所周知,日光是最理想的全光谱光源,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且被大众所普遍接受。然而,利用现有技术,如:蓝光芯片+黄色荧光粉;紫外芯片+蓝/红/绿色荧光粉;或是蓝/红/绿光芯片混合来得到白光,有着光谱不连续、显色性低、光效差等诸多缺点,从而影响了LED全光谱灯具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本发明的LED光源组件具有显色指数高,使用寿命长,舒适度高,利于健康的LED光源。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ED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安装于背板内全波段LED光源组件,所述LED光源组件包括基板和位于基板上的第一LED光源和第二LED光源;其中:
所述第一LED光源,用于发射位于可见光波段的可见光光线;
所述第二LED光源,用于发射位于不可见光波段的不可见光光线。
所述基板上还设有电路层,所述电路层上分别设有控制电路芯片控制第一LED光源与第二LED光源中的LED发光芯片的独立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芯片用于控制通过各个LED发光芯片上的电流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ED光源,用于发射波段位于400-760nm的可见光光线;所述第二LED光源,用于发射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之一的不可见光光线:265-400nm的不可见光光线、760nm-1500nm的不可见光光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ED光源由至少一个个LED发光芯片以预定形式排列而成,且所述LED发光芯片的间距为0.1-1000um;所述第二LED光源由至少一个LED发光芯片以预定形式排列而成,且所述LED发光芯片的间距为0.1-1000u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LED光源包括至少一个LED发光芯片以及涂布在所述LED发光芯片发光面上的荧光粉组成;其中,所述荧光粉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之一:绿色荧光粉、黄色荧光粉以及红色荧光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潭中科半导体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未经平潭中科半导体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509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