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绿化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3246.0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5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林梓妍;章诗焓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梓妍;章诗焓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D5/04 |
代理公司: | 35212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柱 生态混凝土预制块 预制块本体 插槽 结构层 绿化带 复数 扣件 突部 本实用新型 城市雨水 首尾两端 左右两侧 插设 人行道 种植 积水 水土流失 排水 蓄水 缓解 绿化 | ||
一种人行道绿化带,包括生态混凝土预制块、扣件和种植结构层;所述生态混凝土预制块包括一预制块本体、两第一凸柱和复数个第二凸柱,两所述第一凸柱位于预制块本体的首尾两端,复数个所述第二凸柱间隔设于预制块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一凸柱与相邻的第二凸柱之间形成第一凹槽,两第二凸柱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扣件的中部具有一插槽,所述插槽的左右两侧分别为一突部,当处于工作状态时,相邻两生态混凝土预制块的两第一凸柱插设于所述插槽中,两所述突部分别插入相应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种植结构层设于第二凹槽中。本实用新型避免绿化带内产生积水,减少水土流失,极大提高城市雨水利用率,发挥了绿化、蓄水及排水的作用,缓解城市内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人行道绿化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原来可以渗水的地面都变成不渗水的水泥地了,带来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生态问题。同时绿地被逐渐侵蚀,海滩等湿地面积锐减,也大大加重了城市内涝。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雨水无处可去,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形成了“泽国”、“水城”、“城市看海”等景象。为解决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正积极倡导“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发挥城市绿地如人行道绿化带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也是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强化雨水生态管理的关键部分。
人行道绿化带可以消除视觉疲劳、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但现有技术中,人行道绿化带往往不具有透水作用,一旦产生大量降雨时,在绿化带中容易产生积水及水土流失,且无法有效利用城市降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人行道绿化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行道绿化带,包括生态混凝土预制块、扣件和种植结构层;所述生态混凝土预制块包括一预制块本体、两第一凸柱和复数个第二凸柱,两所述第一凸柱位于预制块本体的首尾两端,复数个所述第二凸柱间隔设于预制块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一凸柱与相邻的第二凸柱之间形成第一凹槽,两第二凸柱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扣件的中部具有一插槽,所述插槽的左右两侧分别为一突部,当处于工作状态时,相邻两生态混凝土预制块的两第一凸柱插设于所述插槽中,两所述突部分别插入相应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种植结构层设于第二凹槽中。
较佳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和底部均涂覆有一防水层。
较佳地,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上部涂覆有一防水砂浆层。
较佳地,所述生态混凝土预制块的材质为透水混凝土。
较佳地,所述种植结构层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覆土层和陶粒填充层。
较佳地,所述陶粒填充层包括紧密堆积的复数个陶瓷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避免绿化带内产生积水,减少水土流失,极大提高城市雨水利用率,发挥了绿化、蓄水及排水的作用,缓解城市内涝。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生态混凝土预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绿化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梓妍;章诗焓,未经林梓妍;章诗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3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桥梁路基加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速公路路肩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