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水水体水质生态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642464.2 | 申请日: | 2018-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9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俊;刘欢;李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环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深水水体 生态净化装置 水质 生态修复系统 水生态系统 一次性投入 便于运输 底栖动物 生态净化 浮床体 锚组件 构建 网膜 绳索 水草 微生物 污染物 组装 维护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水水体水质生态净化装置,包括固定用锚组件、绳索、浮床体、水草种养体、底栖动物挂养体和微生物网膜。本实用新型突破了深水水体不易构建水生态系统的限制,通过本装置的使用,能快速、高效、规范地进行深水水体水质生态净化。本实用新型的各组件均采用易得材质制作而成,结构简单,便于运输与组装操作。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投入后,经过适当的调整与维护,生态修复系统将自我维护运行,降低成本的同时不会带来其他污染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质净化装置,尤其一种深水水体水质生态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地表水逐渐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远离城区的湖库富营养化问题开始凸显,而边远地区的湖库多为供水水源地或后备水源地,水质破坏会影响当地居民的供水,沿海地区湖库供水地位更加突出。这些水体流域内过度耕作施肥、烧山砍伐树木、网箱养殖等带来了大量营养盐,导致藻类水华爆发风险加剧,很多地区的湖库已发生小规模水华现象,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便。现阶段湖库水体富营养化及污染控制已成为水资源保护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湖库水源地治理主要局限于物理与生物的手段,如清淤,改变调水来源、藻类机械收集、水生态系统构建等,多适用于浅水水体,而在深水水体中由于水深的限制,很多技术不宜使用,急需开发一些适合深水水体的技术。
对于深水水体,其物理环境与浅水水体有着本质区别,深水水体水位波动剧烈,前后相差多的可达十米。水库由于较深,常常出现浅水水体中较少发生的热分层现象,水体热分层产生底部厌氧区,加速沉积物中的营养盐释放,带来一定的隐患。应在充分了解深水水体特性的基础上,再对其采用合理治理方法,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深水水体同样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营养盐增加导致的藻类大量繁殖会破坏这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使系统结构简单化,系统稳定性变差,当受到外界冲击时系统极易崩溃。在这类水体治理过程中,应以生态学为核心指导思想,将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构建深水水体生态系统复杂的结构,提高系统抗冲击的能力,并使该系统自我调整运行管理,取得较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而在深水水体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像浅水水体水生态系统构建深水水体水生态系统,需根据深水水体特征借助特殊装置来辅助构建生态系统净化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水水体水质生态净化的装置,通过该装置建立生态修复措施,使深水水体得到更好地治理,遏制富营养化趋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深水水体水质生态净化装置,包括固定用锚组件、绳索、浮床体、水草种养体、底栖动物挂养体和微生物网膜,其中固定用锚组件上带有绑绳扣,浮床体为两个以上浮板串联而成,浮板通过绳索固定在绑绳扣上,水草种养体悬挂在相邻浮板的中间,底栖动物挂养体悬挂在浮板的边缘,微生物网膜并排垂直悬挂于浮板底部。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用锚组件为水泥浇筑,可根据需要设计多种形状,如长方体、立方体、球体等,绑绳扣为钢制,绳索为聚乙烯绳索,微生物网膜为细孔塑料网片材质。具体实施时,可将多个浮床体并联。
进一步的,前述的深水水体水质生态净化装置中,所述的固定用锚组件重量为20~50kg,绳索可调节长短。
进一步的,前述的深水水体水质生态净化装置中,所述的水草种养体为渔网片组成的长方体。优选的,水草种养体中种养品种主要为轮叶黑藻、金鱼藻、伊乐藻、水蕴草等若干单一种或按比例组合。
进一步的,前述的深水水体水质生态净化装置中,所述的底栖动物挂养体为立体封闭围网,其中底部无空隙。优选的,四周为渔网片,底部为无空隙防水布,网孔以不让底栖动物爬出为宜,挂养底栖动物主要为蚌、螺。其中蚌为三角帆蚌、无齿蚌或褶纹冠蚌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螺为环棱螺。每个装置放养3~5只蚌,30~50只螺。
进一步的,前述的深水水体水质生态净化装置中,所述的底栖动物挂养体底面积大小为0.5~1m2,体积大小为0.2~0.5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环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师范大学,未经贵州中环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24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河道排水口的原位生态组合式净化槽系统
- 下一篇:一种脱氮模块、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