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共享型IC卡自助服务智能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22005.8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2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慧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4 | 分类号: | G06Q20/3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邹敏菲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模块 写卡指令 智能设备 自助服务 读卡 智能终端设备 反馈信息 蓝牙信号 共享型 发送 壳体 电源管理模块 模块提供电源 指令 本实用新型 信息终端机 资源利用率 充值终端 应用场景 发射 圈存 写卡 写入 出行 记录 投资 | ||
1.一种共享型IC卡自助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IC卡插槽P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源管理模块,为IC卡自助服务智能终端设备中的各个模块提供电源;
IC卡读写模块,执行读卡/写卡指令并生成对应的IC卡反馈信息、将无写卡记录的IC卡数据信息写入对应的IC卡中;
BLE通讯模块,接收MCU控制模块发送的指令并向智能设备发射蓝牙信号、接收智能设备发出的读卡/写卡指令、发送IC卡反馈信息至智能设备;
MCU控制模块,向BLE通讯模块发送发射蓝牙信号的指令、获取BLE通讯模块接收到的读卡/写卡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型IC卡自助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连接输入电源的电源管理芯片U1C、电阻R4和蓝牙状态灯LED2,电源管理芯片U1C的引脚2连接输入电源,电源管理芯片U1C的引脚1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灯LED1后连接电阻R4,电源管理芯片U1C的引脚3和三极管的集电极共同连接后连接GND;蓝牙状态灯LED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后连接接口T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型IC卡自助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IC卡读写模块包括IC卡读写电路,所述IC卡读写电路包括连接输入电源的IC卡插槽P1,IC卡插槽P1的引脚1和引脚3连接输入电源,IC卡插槽P1的引脚2、引脚2、引脚7和引脚8均连接MCU控制模块,IC卡插槽P1的引脚9连接电阻R1后连接GND,IC卡插槽P1的引脚10连接GN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型IC卡自助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LE通讯模块包括BLE通讯电路,所述BLE通讯电路包括连接MCU控制模块的电容C5、C4、C3、C6、C7和电感L1、L2以及晶振X1,电感L1和L2的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电容C1、C2,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4和PCB天线ANT1;晶振X1的引脚3、电容C6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晶振X1的引脚1、电容C7共同连接后连接MCU控制模块,电容C5、C4、C3、C2、C6、C7的另一端和晶振X1的引脚2、引脚4均连接GN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享型IC卡自助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控制模块包括MCU控制电路,所述MCU控制电路包括芯片U1、芯片PCB1、编程接口P2,芯片U1的引脚1连接IC卡插槽P1的引脚5、芯片PCB1的引脚4;芯片U1的引脚9连接电阻R6后连接芯片PCB1的引脚7和编程接口P2的引脚2;芯片U1的引脚10连接芯片PCB1的引脚6和编程接口P2的引脚1;芯片U1的引脚P13连接IC卡插槽P1的引脚7、芯片PCB1的引脚11;芯片U1的引脚14连接芯片PCB1的引脚3和IC卡插槽P1的引脚2;芯片U1的引脚15连接芯片PCB1的引脚2和IC卡插槽P1的引脚3;芯片U1的引脚17连接编程接口P2的引脚5、芯片PCB1的引脚1;芯片U1的引脚18分别连接电阻R9和芯片U2的引脚1,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电源,芯片U2的引脚3分别连接输入电源和电容C15,芯片U2的引脚2和电容C15的另一端均连接GND;芯片U1的引脚19连接编程接口P2的引脚4、芯片PCB1的引脚15;芯片U1的引脚21顺次连接电阻R2、指示灯LED1后连接输入电源;芯片U1的引脚28连接电感L3,芯片U1的引脚27、引脚31和电感L3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电容C12,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GND;芯片U1的引脚29、引脚30共同连接后连接输入电源和电容C11,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GND;芯片U1的引脚32连接电容C10后连接GND;芯片U1的引脚33连接电容C9后连接GND;芯片U1的引脚34连接电容C8后连接GND;芯片U1的引脚35连接电容C7和晶振X1的引脚1;芯片U1的引脚36连接电容C6和晶振X1的引脚3;芯片U1的引脚37连接电容C4;芯片U1的引脚38连接电感L2;芯片U1的引脚39连接电感L1和电容C3;芯片U1的引脚14连接编程接口P2的引脚3、芯片PCB1的引脚14和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电源;芯片U1的引脚43连接电阻R3后连接芯片PCB1的引脚2、IC卡插槽P1的引脚3;芯片U1的引脚45连接IC卡插槽P1的引脚8、芯片PCB1的引脚12;芯片U1的引脚49连接GND;芯片PCB1的引脚7连接二极管D1,芯片PCB1的引脚6连接电阻R2,电阻R2和二极管D1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芯片U1的引脚13;芯片PCB1的引脚17、引脚18共同连接后连接输入电源、电池BT、芯片P3的引脚1,芯片P3的引脚2和电池BT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后连接GND;芯片PCB1的引脚13、引脚16均连接GND;编程接口P2的引脚7连接输入电源,编程接口P2的引脚6连接G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慧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慧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220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