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厚度调节结构的应力缓冲装置及应力缓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15981.0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6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肖立敉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立敉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0001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力缓冲部件 溶液收集 立管 厚度调节结构 应力缓冲结构 应力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 建筑施工 立方体形 应力缓冲 充气垫 根灌 溶孔 岩质 连通 密封 铺设 地下 建造 外部 帮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厚度调节结构的应力缓冲装置及应力缓冲结构,涉及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领域,包括:应力缓冲部件,应力缓冲部件为密封充气垫,应力缓冲部件为立方体形;至少一根灌溶管,灌溶管铺设在应力缓冲部件内,灌溶管上设置有多个灌溶孔;灌溶立管,灌溶立管插设在应力缓冲部件上,并与灌溶管连通;灌溶液收集管,灌溶液收集管插设在应力缓冲部件上,灌溶液收集管的一端位于应力缓冲部件的外部,灌溶液收集管的另一端位于应力缓冲部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利用应力缓冲部件、灌溶管以及灌溶立管,避免建筑与地下岩质结构直接接触,为建筑施工时的应力缓冲提供帮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厚度调节结构的应力缓冲装置及应力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大规模增加,在地下空间上建筑建筑物的情况越来越多,往往地下空间的形成在前,未考虑今后其地上建筑荷载带来的影响,地上建筑如何才能避免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地下空间结构上,将直接关系到地下空间结构的安全。
在岩石下部的地下空间结构,工程实际应用中经常采用在地下空间结构两侧设置柱并采用转换梁的方式实现荷载传递到地下空间结构以下的地基上,来保证地下空间结构的安全,为保证转换梁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不对岩石带来附加应力,需采用架空或常规隔离的方式;
采用架空的方式需在施工时增设梁底模板、需增加岩石的开挖量,极大的增加了建设成本,不仅如此还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
而采用常规隔离的方式,一般采用油毡、泡沫板的方式进行隔离,当采用油毡隔离的方式时,因油毡厚度较小其变形远小于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变形,此隔离不能保证应力的完全隔离;
当采用塑料泡沫板隔离的方式时,如采用强度较低的材质时,在梁钢筋绑扎、砼浇筑过程中会被破坏,最终形不成理想的隔离;如采用强度较高的材质时,在梁下挠时会形成较大的内应力,荷载隔离不完全。
因此,急需一种应力缓冲结构,避免建筑与地下岩质结构直接接触,为建筑施工时的应力缓冲提供帮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厚度调节结构的应力缓冲装置及应力缓冲结构,利用应力缓冲部件、灌溶管以及灌溶立管,使得三者相互配合,从而改变应力缓冲部件自身的厚度,达到厚度调节的功能,避免建筑与地下岩质结构直接接触,为建筑施工时的应力缓冲提供帮助。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厚度调节结构的应力缓冲装置,包括:
应力缓冲部件,所述应力缓冲部件为密封充气垫,所述应力缓冲部件为立方体形;
至少一根灌溶管,所述灌溶管铺设在所述应力缓冲部件内,所述灌溶管上设置有多个灌溶孔;
灌溶立管,所述灌溶立管插设在所述应力缓冲部件上,并与所述灌溶管连通;
灌溶液收集管,所述灌溶液收集管插设在所述应力缓冲部件上,所述灌溶液收集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应力缓冲部件的外部,所述灌溶液收集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应力缓冲部件的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应力缓冲装置包括:
多根所述灌溶管,相邻的所述灌溶管通过灌溶接头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各所述灌溶管相互平行排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应力缓冲装置包括:
两根所述灌溶管,两根所述灌溶管沿所述应力缓冲部件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两根所述灌溶管通过灌溶接头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立敉,未经肖立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5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击滚切复合破岩刀具
- 下一篇:盾构管片防错台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