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车床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14980.4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6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朱京龙;邓凌曲;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1/40 | 分类号: | B23B3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通孔 车床 夹持 车床夹具 钩状部 夹持零件 夹持位置 孔口外壁 释放位置 固定套 活动爪 主拉杆 本实用新型 轴向定位 固定销 回转体 连接盘 支撑杆 穿过 脱离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车床夹具,包括:车床连接盘、车床回转体、车床主拉杆、穿过中心通孔以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两个活动爪、固定销、固定套和对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进行轴向定位的支撑杆;在夹持位置时,钩状部接触并钩住中心通孔的孔口外壁;在释放位置时,钩状部脱离与中心通孔的孔口外壁的接触;车床主拉杆向远离固定套的一端运动时,两个钩状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活动爪从释放位置向夹持位置移动。适用于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车床夹具夹持零件稳定性高、夹持零件快捷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床夹具,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车床夹具。
背景技术
车床夹具是指在车床上用来夹持零件以加工零件内、外回转面及端面的夹具。传统的车床夹具通常采用车床主拉杆前后运动实现夹紧零件。
现有的车床夹具夹持零件稳定性不高、降低了夹持零件的牢固性,为车床的加工过程带来不便,影响加工质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零件稳定性高、快捷方便的适用于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车床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车床夹具,包括:车床连接盘、车床回转体、车床主拉杆、穿过中心通孔以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两个活动爪、固定销、固定套和对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进行轴向定位的支撑杆;车床回转体转动连接至车床连接盘;车床回转体形成有中心孔;车床主拉杆穿过中心孔;车床主拉杆沿车床回转体的转动轴线滑动;两个活动爪的一端均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至车床主拉杆;活动爪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钩住中心通孔的孔口外壁的钩状部;活动爪形成有用于导向固定销相对于活动爪滑动的导向槽;导向槽位于第一轴线和钩状部之间;固定销穿过导向槽;固定销连接固定套;固定套套设在车床主拉杆的外周;固定套固定至车床回转体;支撑杆固定至固定套;活动爪具有夹持零件的夹持位置和释放零件的释放位置;在夹持位置时,钩状部接触并钩住中心通孔的孔口外壁;在释放位置时,钩状部脱离与中心通孔的孔口外壁的接触;车床主拉杆向靠近固定套的一端运动时,两个钩状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活动爪从夹持位置向释放位置移动;车床主拉杆向远离固定套的一端运动时,两个钩状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活动爪从释放位置向夹持位置移动。
进一步地,导向槽包括导向固定销相对于活动爪沿第一直线的第一导向槽和导向固定销相对于活动爪沿第二直线滑动的第二导向槽;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倾斜相交;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连通;在夹持位置时,固定销位于第一导向槽内,第一直线平行于车床主拉杆的滑动方向;在释放位置时,固定销位于第二导向槽内。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第一轴线的平面的投影,第一直线的投影穿过第一轴线的投影。进一步地,在垂直于第一轴线的平面的投影,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一导向槽的一端和钩状部位于第一直线的同侧。
进一步地,适用于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车床夹具还包括用于限定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周向位置的定位柱;定位柱安装至固定套。
进一步地,固定套包括板部和套管部;套管部套接在车床主拉杆的外周;板部固定至车床回转体。
进一步地,定位柱的数量为2;两个定位柱分别安装至板部并设置于套管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适用于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车床夹具还包括:转轴销;活动爪通过转轴销转动连接至车床主拉杆。
进一步地,车床主拉杆包括两个固定臂;活动爪位于两个固定臂之间;转轴销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固定臂。
进一步地,支撑杆的数量为5;5个支撑杆环绕车床主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适用于夹持带有中心通孔的零件的车床夹具夹持零件稳定性高、夹持零件快捷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49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