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突出楼面的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612301.X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1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黄坤耀;肖周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央固工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C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余毅勤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楼板 体外预应力索 锚固机构 转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 体外预应力 锚固装置 加固梁 锚固 垂直的 底位置 框架梁 斜上方 防损 开敞 梁顶 整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突出楼面的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该装置由安装在与加固梁垂直的框架梁梁顶的转向机构和位于其后端楼板底位置的锚固机构组成,针对加固梁的体外预应力索通过转向机构的转向而至其后侧的楼板底,同时体外预应力索通过楼板底的锚固机构进行锚固。本实用新型本装置将体外预应力索原本向斜上方的拉力通过转向机构转向斜下方,使之传至楼板的下方,然后利用设置在楼板下方的锚固机构锚固,使得楼面上整洁开敞,也有利于体外预应力索防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加固的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为了提高梁的强度,常用的方法有增大梁的截面等等,但这将增大梁的自重和对柱增加负荷,而应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相比于加大截面方法具有施工便捷、成本低的优点;且该方法通过预应力张拉可以对加固构件进行主动卸载,相比于粘贴碳纤维或粘钢方法,加固效果更好。但传统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的预应力索的两端采用穿过楼板,并在楼板上设置锚固装置,这样导致楼面使用空间受到影响,也可能在使用中破坏锚固装置,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因此,改进预应力索的梁顶锚固方式是提升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适用性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能够将体外预应力索的锚固装置由楼面上转移至楼面下,避免装置对建筑功能造成影响,也更有利于保护锚固装置在使用中不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不突出楼面的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由安装在与加固梁垂直的框架梁梁顶的转向机构和位于其后端楼板底位置的锚固机构组成,针对加固梁的体外预应力索通过转向机构的转向而至其后侧的楼板底,同时体外预应力索通过楼板底的锚固机构进行锚固。
将体外预应力索原本向斜上方的拉力通过转向装置转向斜下方,使之传至楼板的下方,然后利用设置在楼板下方的锚固装置锚固。如此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优选方案,转向机构有一n形套件,n形套件的顶部连接着倒扣的弧形板,n形套件从框架梁的梁顶卡入以固定在框架梁的上侧;锚固机构由加劲板、钢套筒和锚固块组成,加劲板固定在n形套件和弧形板的后端的房屋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处,钢套筒固连在加劲板上,锚固块固定在钢套筒中,而锚固力通过钢套筒和端头加劲板经转向机构传递给加固梁主结构。
优选方案,锚固块内部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小端朝向转向机构的弧形板。
优选方案,锚固机构对称地在转向机构后端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套。
优选方案,钢套筒为方形钢管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体外预应力索的锚固装置由楼面上转移至楼面下,避免装置对建筑功能造成影响;
2、利于保护锚固装置在使用中不被破坏;
3、安装操作方便;
4、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锚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附图5为图1中B-B剖面示意图;
附图6为常规技术的突出楼面的锚固结构。
图中,加固梁1;框架梁2;转向机构3;n形套件31;弧形板32;锚固机构4;加劲板41;钢套筒42;锚固块43;体外预应力索5;楼板6;锚固件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央固工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央固工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23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水构筑物预留孔洞快速封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抛物线形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