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沉式后桥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612164.X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5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芳;路海成;赖来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耐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B35/00 | 分类号: | B60B35/00;B60G11/46 |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徐琳淞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横轴 钢板弹簧 吊耳座 气弹簧 轮毂 固定座 下沉式 底盘 后桥 车轮 本实用新型 非同轴设置 空间占用 两端端部 组件配合 非同轴 车厢 承载 重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沉式后桥,包括横轴、钢板弹簧组件、气弹簧、车轮和吊耳座组件;所述横轴的两端端部上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横轴通过两个固定座固定在两个车轮的轮毂上,并且横轴的轴线与轮毂为非同轴设置;所述钢板弹簧组件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固定在横轴的两端上;所述气弹簧设有两个,并且两个气弹簧的一端均连接在横轴上;所述吊耳座组件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吊耳座组件分别与两个钢板弹簧组件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横轴轴线与轮毂为非同轴的设计减少后桥的空间占用,降低底盘的重心,增大上方车厢的承载以及底盘的利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沉式后桥。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前驱电动物流车,后桥与常规的从动桥无异,起着承载作用,但该布置方案并没有将前驱的空间优势体现出来,后桥占用空间较大,导致车架增高,货舱空间减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占用底盘空间小,减低底盘重心的下沉式后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底盘空间小,减低底盘重心的下沉式后桥。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沉式后桥,包括横轴、钢板弹簧组件、气弹簧、车轮和吊耳座组件;所述横轴的两端端部上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横轴通过两个固定座固定在两个车轮的轮毂上,并且横轴的轴线与轮毂为非同轴设置;所述钢板弹簧组件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固定在横轴的两端上;所述气弹簧设有两个,并且两个气弹簧的一端均连接在横轴上;所述吊耳座组件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吊耳座组件分别与两个钢板弹簧组件配合。
所述横轴上设有与横轴轴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呈45度夹角向下延伸的两个安装座;所述一个气弹簧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一个安装座上,并且一一对应。
所述横轴上设有两个分别用来放置钢板弹簧组件的定位座;所述钢板弹簧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两个钢板弹簧;所述钢板弹簧的长度方向与横轴的轴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呈垂直设置。
所述横轴的定位座通过两个骑马螺栓固定钢板弹簧组件;所述骑马螺栓的中部与钢板弹簧组件的由上之下第一个钢板弹簧之间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两个钢板弹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固定块顶部的高度高于两个骑马螺栓中部的高度,并且顶部上设有分别与两个骑马螺栓中部配合的定位凹槽。
所述吊耳座组件包括第一吊耳座和第二吊耳座;所述各组吊耳座组件的第一吊耳座和第二吊耳座分别配合相应的一个钢板弹簧组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吊耳座包括竖直的安装部,以及位于安装部底部并向横向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吊耳座的连接部上转动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远离第一吊耳座的一端上转动连接有与钢板弹簧组件一端配合的第一吊耳销轴;所述第二吊耳座的下部转动连接有与钢板弹簧组件另一端配合的第二吊耳销轴。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横轴轴线与轮毂为非同轴的设计减少后桥的空间占用,降低底盘的重心,增大上方车厢的承载以及底盘的利用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横轴上设有与横轴轴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呈45度夹角向下延伸的两个安装座,一个气弹簧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一个安装座上,并且一一对应,降低气弹簧的安装高度,同时保证气弹簧的安装结构的牢固度。
(3)本实用新型的横轴的定位座通过两个骑马螺栓固定钢板弹簧组件,骑马螺栓的中部与钢板弹簧组件的由上之下第一个钢板弹簧之间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两个钢板弹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采用骑马螺栓固定钢板弹簧以及通过螺栓来与固定块和钢板弹簧固定,双重固定提高钢板弹簧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顶部的高度高于两个骑马螺栓中部的高度,并且顶部上设有分别与两个骑马螺栓中部配合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提高骑马螺栓的固定效果,更好的定位固定块,限制固定块的横向位移。
(5)本实用新型的吊耳座组件设计巧妙,第一吊耳座的设计降低第一吊耳座在底盘上的安装高度,更利于与钢板弹簧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耐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耐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21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万向可调式弹性防磨脚轮
- 下一篇:车桥平衡装置及高空作业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