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椎穿刺针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9467.6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3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欧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板 穿刺 转轴 定位器 固定管 通孔 本实用新型 腰椎穿刺针 穿刺针管 转轴转动 穿刺针 固定杆 矩形框 内开 销孔 转盘 凹槽配合 定位固定 紧固机构 外固定套 角度盘 穿过 指针 失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穿刺针定位器,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夹板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配合形成矩形框;第一凹槽内开设有销孔,第二凹槽内开设有通孔,矩形框内设置有穿刺针管,穿刺针管外固定套设有固定管,固定管的一侧有第一转轴,固定管另一侧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销孔内,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通孔内,第二转轴穿过通孔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上设有角度盘,第二夹板有固定杆,固定杆上有指针,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紧固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事先对穿刺针穿刺的角度进行定位固定,穿刺时,穿刺针沿着定位器的角度穿刺即可,可避免因为穿刺角度不熟练而导致穿刺失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椎穿刺针定位器。
背景技术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操作也较为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员安全。
在进行腰椎穿刺时,通常让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穿刺点一般选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选定穿刺点后,在穿刺点画上标记,对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后,戴橡皮手套,用穿刺针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刺入时,穿刺针与地面平行,针尖略偏向头部一定角度进行刺入。成人进针约4-6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不超过2-3ml),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术后平卧4-6小时。
目前在腰椎穿刺刺入过程的角度把握中,一般都是依靠医生的工作经验进行,对于初学者或者经验不足的医生来说,在刺入过程中,若针尖遇到骨质时,需要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如此就会给患者造成很多伤害,若多次穿刺都不能刺入到蛛网膜下腔,就会导致穿刺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腰椎穿刺针定位器,能够事先对穿刺针穿刺的角度进行定位固定,穿刺时,穿刺针沿着定位器的角度穿刺即可,可避免因为穿刺角度不熟练而导致穿刺失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一种腰椎穿刺针定位器,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一夹板靠近第二夹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板靠近第一夹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配合形成矩形框;所述第一凹槽内开设有销孔,所述第二凹槽内开设有通孔,所述矩形框内设置有穿刺针管,所述穿刺针管外固定套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固定管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销孔内,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通孔内,所述第二转轴穿过通孔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角度盘,所述第二夹板远离第二凹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指针与角度盘配合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紧固机构。
进一步,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螺母,所述第二转轴靠近转盘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在外螺纹上。在将穿刺针管的角度调整好之后,需要对穿刺针管进行紧固固定,在紧固时,操作者可以先用一只手固定转盘,使其不能转动,然后另一只手转动紧固螺母,通过紧固螺母与第二夹板之间的挤压摩擦力,将第二转轴进行固定,从而使得穿刺针管的角度在穿刺手术时不发生变化。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翼板,所述翼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真空吸盘,所述翼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真空罐,所述真空罐与真空吸盘连通,所述真空罐上设置有单向阀。在将本定位器与患者的背部接触后,可以使用外部的抽真空装备将真空罐抽真空,利用真空吸盘将本定位器固定在患者的背部,定位器固定不动,便于穿刺手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94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麻醉穿刺针
- 下一篇:防压折扁陷的动脉穿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