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针控制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7340.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4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欧阳诚梓;杨军;孙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顾晨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件 手柄 卡止机构 限位卡槽 壳体 鞘管 本实用新型 进针控制 内导管 等距间隔设置 微波消融针 垂直壳体 极限距离 进针导管 进针位置 控制手柄 上下运动 有效控制 进针 收针 远端 损伤 体内 稳固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针控制手柄,该手柄的壳体与进针鞘管连接,位于壳体内的活动件与内导管连接,活动件控制内导管于鞘管内来回运动。活动件表面设有第一限位卡槽、以及若干等距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卡槽;壳体上设有垂直壳体表面可上下运动的第一卡止机构和第二卡止机构;活动件每运动一段定长距离时,第二卡止机构与第二限位卡槽相对应;当活动件相对于壳体位于远端极限距离时,第一卡止机构与第一限位卡槽相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进针导管进针位置和距离进行有效控制和判断的控制手柄,该手柄可防止微波消融针收针过度损伤鞘管,且为术者使用提供了高效、便捷、稳固的设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长鞘进针导管的进针控制手柄。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中,内窥镜是一大类,主要包括纤支镜、胃镜、肠镜、腹腔镜、耳鼻喉镜等等,在某些手术中,往往需要在内窥镜工作通道中插入工作导管,工作导管包括鞘管和设于鞘管内的内导管,内导管前端设有工作件,例如光学窥镜、针头、加药导管、取样针、微波消融针等,对于针类工作间,产品设计应当考虑其应用的安全性和进针可控性。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进针的控制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将导管插入到内窥镜的腔道中,主要结构为单向式结构,无法精准定位,控制消融导管插入组织的深度,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等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确认进针导管进针位置和进针安全距离的进针控制手柄。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针控制手柄,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活动件,该手柄与进针导管连接,所述进针导管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鞘管、以及与活动件连接的内导管,所述活动件内设有电缆通孔,活动件表面设有第一限位卡槽、以及若干等距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卡槽;所述壳体上设有垂直壳体表面可上下运动的第一卡止机构和第二卡止机构;活动件每运动一段定长距离时,所述第二卡止机构与第二限位卡槽相对应;当活动件相对于壳体位于远端极限距离时,所述第一卡止机构与第一限位卡槽相配合;所述第一卡止机构和第二卡止机构设有持续向壳体内侧方向挤压的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卡槽的宽度大于第二限位卡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针控制手柄特别适用于前端为取样针、穿刺针、微波消融针的进针导管,所述第一限位卡槽用于控制进针导管中内导管往后拉动的极限距离,其在微波消融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微波消融针前端针头会散发高达130℃的热量,设置向后运动的极限距离,可防止微波消融针头烧坏内导管和鞘管。所述的第二限位卡槽用于帮助术者确定内导管的进针位置,所述若干等距间隔根据进针精确度需求而定,一般在0.5~2cm之间,优选为0.5cm。为了保证卡止配合的有效性,第一限位卡槽、第二限位卡槽槽口处进行倒角设计,第一卡止机构与第二卡止机构也进行了倒角设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卡止机构和第二卡止机构可实现的方式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止机构和第二卡止机构都包括一个活动杆、设于活动杆内侧的卡止件、以及位于活动杆外侧并暴露在壳体表面的柄部。基于前述方式,当卡止机构嵌入限位凹槽后,术者须将卡止机构向外拉拔,活动件才能相对于壳体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上套设有呈挤压状态的弹簧,弹簧的一端抵在壳体内壁,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活动杆上。
鉴于上述拉拔的方式需要使用两只手实现,为了简化操作,所述第二卡止机构的卡止件与柄部分别位于活动件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止机构的活动杆与柄部之间通过中间件相连。进而将“拉拔”方式改为“推挤”方式,术者利用大拇指按动位于壳体上方的第二卡止机构手柄,即可将第二卡止机构的卡止件从活动件下侧的第二限位卡槽中脱离,术者进而可利用手掌的其他部位拉动或推动内导管相对于鞘管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7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颔骨囊肿开窗减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建气腹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