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感器的减震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7027.7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4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王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吴扬帆 |
地址: | 21004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传感器 减震壳体 工装 壳盖 定位台阶 硅胶板 减震垫 体内 模块化设计思路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接触 液位开关 研发 电路 隔离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的减震工装,所述工装内设有传感器,包括:硅胶板减震垫、减震壳体以及减震壳盖,所述硅胶板减震垫设于减震壳体内与传感器接触使传感器与减震壳体隔离,减震壳体内设有定位台阶,所述减震壳盖连接于减震壳体,减震壳盖与定位台阶实现传感器的定位。有益效果:该液位开关利用自主研发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电路及结构设计简单可靠,易于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的减震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提高传感器耐冲击的方法是从传感器自身结构着手,改进传感器的结构,提高耐冲击性能,这种方式耗时长、费用高,且不适用于成品传感器。
传感器安装在高铁车厢机柜变流器冷却水管的进出口,自带安装螺纹和密封圈。目前该传感器是通过外在固定结构来实现减震的,这种耐冲击性能可用于铁路环境,但有一定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的减震工装,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传感器的减震工装,所述工装内设有传感器,包括:硅胶板减震垫、减震壳体以及减震壳盖,所述硅胶板减震垫设于减震壳体内与传感器接触使传感器与减震壳体隔离,减震壳体内设有定位台阶,所述减震壳盖连接于减震壳体,减震壳盖与定位台阶实现传感器的定位。
所述传感器的减震工装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减震壳盖上设有一用于走线的缺口。
所述传感器的减震工装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减震壳盖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穿接数据线的通孔,所述通口与所述缺口联通。
所述传感器的减震工装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传感器大小两个柱体连接形成凸字形结构,所述传感器的大端上相对于小端一侧形成定位台阶面。
所述传感器的减震工装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减震壳体的前端用于容纳传感器的小端,减震壳体的主腔用于容纳传感器的大端,减震壳体的后端与减震壳盖连接。
所述传感器的减震工装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硅胶板减震垫包括:进压头减震垫、六方减震垫、外壳减震垫和壳盖减震垫;所述进压头减震垫设于减震壳体与前压头之间,所述六方减震垫设于所述台阶与所述定位台阶面之间,所述外壳减震垫包绕在传感器大端柱体的外周面上,所述壳盖减震垫设于传感器大端与减震壳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的减震工装在不改动传感器自身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将传感器放入减震工装中,四周用硅胶板减震垫隔离,再用减震壳盖固定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减震方式简便有效,耗时短、费用低,适用于成品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壳体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垫外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壳盖外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减震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震壳体 2、进压头减震垫 3、六方减震垫4、外壳减震垫 5、壳盖减震垫6、减震壳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本实施例的耐强冲击的传感器的减震工装,该工装由硅胶板减震垫、减震壳体1和减震壳盖6组成。传感器置入减震壳体中,硅胶板减震垫设于减震壳体内与传感器接触使传感器与减震壳体隔离。减震壳体内设有定位台阶,减震壳盖连接于减震壳体,减震壳盖与定位台阶实现传感器的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7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秸秆回收机的悬浮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减震质量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