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端面磨床的外环支座及研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97563.3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0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光;丁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布莱德尔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16 | 分类号: | B24B7/16;B24B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格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35 | 代理人: | 潘珺;杨超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床 立式端面 支撑元件 本实用新型 锁紧元件 套筒元件 研磨机 连接方式 设备底座 组装过程 轴套 零部件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端面磨床的外环支座及研磨机,包括:套筒元件、锁紧元件和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固定在所述立式端面磨床的设备底座上,所述锁紧元件与所述套筒元件同轴套设在所述支撑元件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立式端面磨床的外环支座由三个独立的零部件组成了外环支座,结构更加简单,连接方式更为简便,且制作成本降低,组装过程也更为简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环支座及研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端面磨床的外环支座及研磨机,属于研磨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磨床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加工设备,它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使用过程中,磨床通过砂轮来回磨削工件,从而对工件进行打磨加工。参照图1A和图 1B所示,现有的磨床通常由上盘和下盘构成,其中的上盘通常包括:主压气缸座11、上工作盘12和旋转臂13;其中旋转臂13通过可拆卸连接与主压气缸座11相连,进而控制主压气缸座11的运动;主压气缸座11通过轴承座(图中未标记)与上工作盘12相连,进而控制上工作盘12的升降。下盘通常包括:下工作盘16、外环支座15和设备底座14。其中,下工作盘16通过外环支座15与设备底座14相连。
参照图2所示,在进行工件加工时,工件置于载具21上,载具21置于下工作盘16上,载具21分别与内环22的外圆和下工作盘16的内圆相切。下工作盘16上还设有外环支座固定孔16A,外环支座15通过外环支座固定孔16A与下工作盘16相连。
参照图3所示,现有的外环支座15通常包括:套筒31、定位柱32、锁紧元件33、支撑元件34和顶丝35,其中支撑元件34固定在设备底座14上,锁紧元件33通过支撑元件 34上的螺纹旋入从而套设在支撑元件34上,定位柱32下端与支撑元件34上端通过定位销 (图中未示出)连接,套筒31套设在定位柱32上,通过顶丝35与定位柱32固定连接。
现有的外环支座15由套筒31、定位柱32和锁紧元件33、支撑元件34和顶丝35共同配合而成。为了减少上述各零部件在被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公差间隙,使外环支座15保持稳定的状态,同时也使与外环支座15相连的下工作盘16能保持稳定状态而不产生移动,就需要支撑元件34和套筒31之间实现紧密配合。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当需要调整下工作盘16的高度时,将锁紧元件33的高度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与套筒31下端相抵接,用顶丝35进行固定,以实现顶丝35与支撑元件34的紧密挤压,以防止套筒31发生轴向移动。但是顶丝35固定的力矩有限,在力的承受方面表现较差。在后续的工件加工过程中,套筒31始终受到下工作盘16的压力,并且锁紧元件33无法进行自锁固定,导致外环支座15出现松动现象。
另外,由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松动现象,覆盖在套筒31、定位柱32和支撑元件34上的防锈涂层会逐渐脱落,易导致外环支座15内部锈蚀。
现有的外环支座15含有的零部件较多,装配、安装都比较复杂,操作不便,亦不方便后续的维修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技术弊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立式端面磨床的外环支座及研磨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立式端面磨床的外环支座,包括:
套筒元件、锁紧元件和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固定在所述立式端面磨床的设备底座上,所述锁紧元件与所述套筒元件同轴套设在所述支撑元件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元件通过螺栓与所述设备底座相连。
可选地,所述锁紧元件为锁紧螺母,所述支撑元件为支撑螺栓,所述锁紧元件螺合于所述支撑元件上。
可选地,所述套筒元件与所述支撑元件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套筒元件通过螺栓与所述立式端面磨床的下工作盘上的外环固定孔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布莱德尔机床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布莱德尔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97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保护管切断后端头处理装置
- 下一篇:管道内坡口自动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