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可动巨型射电望远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97021.6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90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长;张海燕;赵清;古学东;王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9/12;H01Q15/16;H01Q1/50;H01Q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创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7 | 代理人: | 张宇锋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面 可移动 馈源 馈源舱 支撑索 支撑塔 俯仰转动机构 射电望远镜 旋转基座 支撑架 申请 可动 反射 观测 轻型反射面 分体结构 基本条件 平移基座 依次设置 整体方位 支撑机构 吊装 口径 平地 指向 高山 驱动 支撑 配合 建设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可动巨型射电望远镜,包括:可移动反射面和馈源舱;可移动反射面和馈源舱为分体结构;可移动反射面固定在反射面支撑架上,反射面支撑架下方依次设置有俯仰转动机构、支撑机构和旋转基座;馈源舱通过若干组支撑塔和支撑索吊装在可移动反射面的上方。本申请采用索支撑及索驱动馈源型式,在平地或高山上建设支撑塔,通过支撑塔和支撑索实时精确控制馈源的位置;本申请采用轻型反射面结构,大幅度降低反射面重量,为突破100m左右实现300m口径创造基本条件。本申请通过平移基座、旋转基座和俯仰转动机构共同控制反射面的整体方位;通过馈源支撑索控制馈源的位置;如上各方面共同配合,实现了精确指向,提高了观测效率,扩大了观测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电望远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可动巨型射电望远镜。
背景技术
射电望远镜收集微弱射电信号的能力随着口径增大而增强,其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也就能够看到更暗更远的天体。但是口径增大面临一系列需要克服的困难。首先,口径越大,主镜本身越重,温度带来的形变以及自身重量引起的形变也会导致成像质量降低,设计愈加困难。其次,口径越大,馈源接收机的安装也更加困难。第三,口径越大,加工制造越困难,安装和运行要求也越高。第四,一般而言,制造望远镜的费用与物镜口径平方或立方成正比,制造大口径望远镜必须在原理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精心论证,确定性价比最合适的方案予以实施。
因此,目前国际上全可动射电望远镜最大口径是美国的GBT望远镜,口径110X100m。中国新疆在建的QTT/START望远镜,口径110m。目前国际天文界的一种观点是100m左右已经达到全可动射电望远镜的极限,继续增大口径需要采用其它型式,如美国Arecibo305m,有效口径250m和中国FAST500m,有效口径300m。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可动巨型射电望远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可动巨型射电望远镜,包括:可移动反射面和馈源舱;所述可移动反射面和所述馈源舱为分体结构;其中,
所述可移动反射面固定在反射面支撑架上,所述反射面支撑架下方依次设置有俯仰转动机构、支撑机构和旋转基座;
所述馈源舱通过若干组支撑塔和支撑索吊装在所述可移动反射面的上方;所述支撑塔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反射面周向的地面或基体上;所述支撑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馈源舱上,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地面或基体上卷扬机构连接,支撑索通过支撑塔顶部的滑轮实现换向。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基座的底部设置有平移基座;可移动反射面通过所述平移基座实现横向和纵向的平移。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平移基座的下方设置有横向和纵向各两条固定导轨;配合所述固定导轨在平移基座的底部四周横向和纵向各两条与所述导轨相适配的导槽;所述导轨的截面呈“工”字型;所述导槽的内部两侧通过轮轴设置有导轮或驱动轮。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卷扬机构;所述卷扬机构连接有控制索,所述控制索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射面支撑架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移动反射面和所述反射面支撑架均由高强度铝合金、CC复合材料或碳纤维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移动反射面由若干块反射面单元拼接构成,所述反射面单元为实心或带孔抛物面面板。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配合所述俯仰转动机构设置有平衡配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97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MA连接式双频防水天线
- 下一篇:具有内置天线的显示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