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平井拖动压裂管柱及其尾端封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96186.1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5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新华;唐海兵;潘卫东;刘海洋;徐永超;彭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7 | 分类号: | E21B33/127;E21B33/122;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孔祥贵;李海建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隔器 喷砂孔 上套筒 尾端 环形槽 内套管 连通 拖动 压裂管柱 水平井 中心管 割缝 内壁 本实用新型 传压通道 地面施工 环空间隙 节流通道 胶筒 节流 两级 排量 筒体 座封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井拖动压裂管柱及其尾端封隔器,该尾端封隔器的特点在于,上套筒(8)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喷砂孔,上套筒(8)的内壁在第一喷砂孔的上方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槽,中心管(6)与胶筒(7)的环空间隙通过开设在上套筒(8)的筒体上的传压通道与环形槽连通;上套筒(8)内的内套管位于中心管(6)的上方,内套管具有与环形槽连通的割缝(21),还开设有与第一喷砂孔连通的第二喷砂孔(31),内套管的内壁在第二喷砂孔(31)与割缝(21)之间的位置形成有节流通道。采用该尾端封隔器组成跨隔系统,仅需一处节流即可完成两级封隔器的座封,可降低地面施工压力,有利于提高施工排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压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平井拖动压裂管柱及其尾端封隔器。
背景技术
作为油气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水平井压裂技术广泛应用于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但随着开发时间的推移及环境条件的改变,水平井压后裂缝导流能力逐渐降低或失效,因此需要进行重复压裂。水平井重复压裂多采用跨隔双封拖动管柱,采用两级封隔器跨隔方式对第一压裂段实施隔离、压裂,之后拖动管柱至下一待压段重复此操作,施工完成后取出井内管柱。
水平井拖动压裂管柱采用的封隔器组合通常为机械压缩式封隔器组合或扩张式封隔器组合,其中,机械压缩式封隔器的卡瓦结构在水平段内不易回收,因此遇卡概率较高;扩张式封隔器组合更为合理,停泵后可自动解封。但是,目前的跨隔系统中,两级扩张式封隔器的座封一般要依赖两级节流:上级封隔器和下级封隔器之间安装有节流器和喷砂器,喷砂器的喷砂口作节流设计,液体在节流器上部有压力P1,流过后在节流器下部有压力P2,由于节流压降作用,压力P2小于压力P1,压力P1同时也是上级封隔器的内压,而压力P2为下级封隔器的内压,液体继续流动穿过喷砂口产生二级节流,液体在油套管环空有压力P3,压力P3小于压力P2,因此P1>P2>P3,于是上级封隔器的胶筒的内外压差为P1-P3,下级封隔器的胶筒的内外压差为P2-P3,由此完成两级封隔器的座封。
采用上述两级节流设计时,由于P1-P3的值大于P2-P3的值,所以其座封过程为上级封隔器先座封,然后需提高排量,以大排量泵注使P2-P3的值达到下级封隔器的座封需求,这会造成地面施工压力的升高,不利于提高施工排量,因此,如何改进水平井拖动压裂管柱,以降低地面施工压力,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井拖动压裂管柱及其尾端封隔器,采用该尾端封隔器与常规的扩张式封隔器组成跨隔系统,仅需一处节流即可完成两级封隔器的座封,与传统的两级节流设计相比,可降低地面施工压力,有利于提高施工排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平井拖动压裂管柱的尾端封隔器,包括:
胶筒总成,所述胶筒总成包括胶筒和位于所述胶筒两端的接头;
穿设在所述胶筒中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两端伸出所述胶筒总成,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与所述胶筒的内壁之间为膨胀腔;
与所述胶筒的下端的接头连接的下套筒;
与所述下套筒固定连接的下接头管,所述下接头管的上部夹在所述中心管与所述下套筒之间,且所述下接头管的上端面封堵所述膨胀腔的下出口;
与所述胶筒的上端的接头连接的上套筒,所述上套筒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喷砂孔,所述上套筒的内壁在所述第一喷砂孔的上方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槽,所述上套筒的筒体上开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传压通道,所述传压通道将所述膨胀腔的上出口与所述环形槽连通;
位于所述上套筒内的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喷砂孔连通的第二喷砂孔和用于与所述环形槽连通的割缝,所述内套管的内部在所述第二喷砂孔与所述割缝之间的位置形成有节流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96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