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95452.9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2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胡世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012 | 分类号: | A61B1/0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王孝明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管 外管 工作通道 支撑 支撑杆 底端 本实用新型 神经内镜 可变径 颅内压 脑部 造瘘 伸出 弹性薄膜 可拆卸式 手术过程 限位凸起 逐步增加 管壁轴 布设 凸起 置入 装入 升高 开放 | ||
1.一种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均开放的弹性外管(1)和两端均开放的支撑内管(2),支撑内管(2)可拆卸式装入弹性外管(1)内,支撑内管(2)的顶端伸出至弹性外管(1)的顶端外,支撑内管(2)的底端不伸出弹性外管(1)的底端;
所述的支撑内管(2)为一系列不同外径的支撑内管(2);
所述的弹性外管(1)包括沿着管壁轴向均匀布设的多根支撑杆(3),相邻两个支撑杆(3)之间通过弹性薄膜(4)相连形成弹性外管(1);
所述的弹性外管(1)内侧的支撑杆(3)靠近底端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凸起(5),支撑内管(2)的底端顶在限位凸起(5)上;
还包括保护套(8),所述的保护套(8)包括手持部(801)、内芯部(802)和外膜部(803),所述的手持部(801)与内芯部(802)的顶端相连,所述的外膜部(803)与内芯部(802)的底端相连;所述的弹性薄膜(4)处于自然状态时,内芯部(802)位于弹性外管(1)内与多个支撑杆(3)想接触,手持部(801)位于弹性外管(1)外,外膜部(803)从多个支撑杆(3)底部向上包裹多个支撑杆(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内管(2)靠近顶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手柄(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内管(2)为一系列不同外径的支撑内管(2),外径分别为8mm、12mm、18mm、20mm和22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径为20mm和22mm的支撑内管(2),固定手柄(6)上方的支撑内管(2)外壁上设置有一圈内镜卡槽(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内管(2)为薄壁内管,支撑内管(2)位于固定手柄下方的部分的壁厚为0.1~0.4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凸起(5)的厚度等于支撑内管(2)位于固定手柄下方的部分的壁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3)为6至12根,每根支撑杆(3)的外径为0.8~1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3)的高度等于弹性薄膜(4)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脑部造瘘神经内镜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薄膜(4)处于自然状态时,多个支撑杆(3)收缩在一起,所述的弹性薄膜(4)处于撑开状态时,多个支撑杆(3)均匀分布在弹性外管(1)的四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9545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窥镜的多段式弯曲管装置与内窥镜
- 下一篇:一种可释放药物的胶囊式内窥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