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滴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89613.3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8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昌国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滴灌系统 滴灌装置 驱动电路 传感器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土壤湿度传感器 自动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检测 电磁阀连接 风速传感器 光照传感器 控制器连接 灌溉设备 生长环境 用户终端 预先设置 控制器 电磁阀 滴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滴灌系统,涉及灌溉设备技术领域。所述自动滴灌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自动报警装置、用户终端和驱动电路,所述传感器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所述驱动电路与滴灌装置的各路电磁阀连接;通过传感器检测作物的生长环境,并与预先设置的条件进行对比,从而控制滴灌装置电磁阀的开启或者关闭,实现作物的全自动滴灌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滴灌系统。
背景技术
滴灌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是利用管道将水通过毛管上的微孔或者灌水器送到作物根部附件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达到95%,同时可以结合施肥、用药,形成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大大提高肥效、药效。滴灌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为以及温室大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
现有的滴灌装置或系统一般都是采用手动或者半自动控制,需要通过手动拔出而停止滴灌,增加了操作环节和人工成本,且存在滴灌过量或者滴灌不足的问题,既浪费水资源,又造成作物生长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滴灌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自动滴灌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自动报警装置、用户终端和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通信单元和控制面板;所述传感器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所述驱动电路与滴灌装置的各路电磁阀连接;
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物栽培土壤的湿度;所述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物所处环境的温湿度;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物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所述风速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物所处环境的风速;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控制器进行远程通讯,用于对滴灌装置进行远程控制;
所述自动滴灌系统将传感器检测的土壤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以及风速反馈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单元的分析处理并与预设值进行比对分析,发出控制命令,根据控制命令通过驱动电路来控制滴灌装置电磁阀的开启或者关闭,实现作物的全自动滴灌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滴灌装置包括清水池和液肥池;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口通过清水主路与清水三通接头连接,在所述清水主路上设置有清水总阀;所述清水三通接头分别与清水第一支路、清水第二支路和清水第三支路连接;在所述清水第一支路和清水第二支路上分别设置有清水第一支路电磁阀和清水第二支路电磁阀,在清水第一支路的末端设置有清水第一支路喷头,在清水第二支路的末端设置有清水第二支路滴头;
所述液肥池的出水口通过液肥主路与液肥三通接头连接,在所述液肥主路上设置有液肥总阀;所述液肥三通接头分别与液肥第一支路、液肥第二支路和液肥第三支路连接;在所述液肥第一支路和液肥第二支路上分别设置有液肥第一支路电磁阀和液肥第二支路电磁阀,在液肥第一支路的末端设置有液肥第一支路喷头,在液肥第二支路的末端设置有液肥第二支路滴头;
所述清水第三支路和液肥第三支路与水肥混合器连接;所述水肥混合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肥二通接头连接;所述水肥二通接头分别与水肥第一支路和水肥第二支路连接;在所述水肥第一支路和水肥第二支路分别设置有水肥第一支路电磁阀和水肥第二支路电磁阀,所述水肥第一支路的末端设置有水肥第一支路喷头,所述水肥第二支路的末端设置有水肥第二支路滴头;
所述清水总阀、清水第一支路电磁阀、清水第二支路电磁阀、水肥第一支路电磁阀、水肥第二支路电磁阀、液肥总阀、液肥第一支路电磁阀和液肥第二支路电磁阀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由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指令开启或者关闭这些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昌国,未经李昌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9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麦栽培用滴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麦单株拔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