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气收发球筒的换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88269.6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9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胜;高新杰;翟富超;杨文辉;贺涛林;时军辉;闫井超;李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李航 |
地址: | 43022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发球筒 储气罐 换气系统 出气 出气口 集气罐 盲板 燃气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连接机构 输气泵 泄压孔 天然气 检测装置 依次连通 作业安全 侧壁 连通 封闭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然气收发球筒的换气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储气罐、收发球筒和燃气检测装置,收发球筒的侧壁靠近其出气端的部位开设有出气口,出气口的一侧设有集气罐,出气口通过管道与集气罐连通;储气罐与收发球筒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输气泵,收发球筒的出气端端部设有用于封闭出气端的盲板,燃气检测装置与盲板之间设有连接机构,盲板上开设有泄压孔,泄压孔通过连接机构与检测装置连接,输气泵将储气罐内的气体送至收发球筒内,以将收发球筒内的气体排至集气罐内。本实用新型的换气系统结构简单,检测方便快捷,确保作业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设备检修技术领域,具体一种天然气收发球筒的换气系统。
背景技术
长输管道在输气站场收发球筒进行检修时需要提前放空筒体内的天然气,然后进行氮气置换,氮气置换合格的标准是天然气含量小于2%,但是因为收发球筒和分离器内部的复杂结构再加上其密封球阀有可能存在内漏,导致筒体内的天然气置换存在不彻底的情况,所以在打开其盲板前需要再次从盲板泄压孔进行天然气浓度检测,以确保作业安全。因此,急需一种收发球筒换气装置,在换气的过程中能够对天然气的浓度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然气收发球筒的换气系统,结构简单,检测方便快捷,确保作业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天然气收发球筒的换气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储气罐、收发球筒和燃气检测装置,所述收发球筒的侧壁靠近其出气端的部位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一侧设有集气罐,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集气罐连通;所述储气罐与所述收发球筒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输气泵,所述收发球筒的出气端端部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出气端的盲板,所述燃气检测装置与所述盲板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盲板上开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检测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输气泵将所述储气罐内的气体送至所述收发球筒内,以将所述收发球筒内的气体排至所述集气罐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检修时,通过输气泵将储气罐内的气体逐渐送至收发球筒内,同时收发球筒内的燃气逐渐收集于集气罐内;换气的过程中,燃气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收发球筒内燃气的浓度,直至收发球筒内的燃气浓度达到安全浓度值;燃气检测装置与盲板上的泄压孔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检测方便快捷,精准度高,确保作业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燃气检测装置为燃气检测仪。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燃气检测仪检测收发球筒内燃气的浓度,检测方便快捷,精度高。
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筒、导气筒以及连接筒,所述固定筒的外壁靠近其进气端的部位设有外螺纹,并且其与所述泄压孔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筒套设在所述导气筒上,所述导气筒的出气口处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筒的外壁靠近其进气端的部位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筒的进气端与所述导气筒的出气口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筒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燃气检测仪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时,固定筒的进气端与泄压孔螺纹连接,导气筒的出气端与连接筒的进气端螺纹连接,拆装方便;同时,不同的盲板需要设计与其相匹配的固定筒和导气筒,连接筒通用,适用性较强。
进一步,所述储气罐与所述收发球筒之间的管道为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拆装方便,便于更换储气罐。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靠近两端的部位分别设有内螺纹,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处以及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端处均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以及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端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82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缩空气储罐的自动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天然气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