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卸式加料斗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87917.6 | 申请日: | 2018-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4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郭亚东;徐亚军;林国海;王军;陈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冶科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8/54 | 分类号: | B65D88/54;B65D9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佛新瑜 |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腔室 条形通槽 连杆机构 隔离槽 筒壁 本实用新型 筒状料斗 卸料装置 出料口 加料斗 锥型阀 自卸式 叉车 物料提升 轴向设置 轴向相对 低平台 进料口 叉运 穿设 分隔 料斗 用料 室外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卸式加料斗,包括:筒状料斗和卸料装置,其中,所述筒状料斗包括由筒壁、筒壁围成的腔室及U型隔离槽;所述腔室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U型隔离槽沿所述腔室的轴向设置,并分隔所述腔室;所述卸料装置包括连杆机构、锥型阀体和两个条形通槽;其中,所述条形通槽沿所述腔室的轴向相对设置于所述筒壁上;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U型隔离槽内,其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条形通槽,以在条形通槽内作移动;所述锥型阀体在所述腔室外与所述出料口对应设置,且通过其顶端与所述连杆机构形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降低了料斗高度,叉车可以直接叉运,可以在较低平台间与叉车配合使用,将物料提升至更高用料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贮存或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卸式加料斗。
背景技术
料斗是输送系统中的辅助设备,灵活、限制小,与叉车等配合可有效补充带式输送机易受场地、空间的限制无法输送的不足,可运运送至平台下及空间限制的用料点。料斗在无动力情况下依靠自重工作为佳,减少人工和运行费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507993.7、201520960288.7、201520341195.6的专利公开的自卸式加料斗共同特点是:包括料斗、锥形阀(或底板)、吊杆(或阀杆)阀杆支撑、吊环等组成,阀杆支撑套2-3个,位于料斗内,吊杆上端连接吊环,用于吊运,吊环高于料斗,下端连接锥形阀,吊杆可在吊杆支撑套内滑动。这些实用新型均可实现快速加料,但料斗总高大,不方便叉车直接运输,难以在受限的区域内或平台间使用。大锥角的锥形阀或底板易于存料,致密封不严而漏料。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新颖,降低了料斗高度的自卸式加料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卸式加料斗,包括:筒状料斗和卸料装置,其中,
所述筒状料斗包括由筒壁、筒壁围成的腔室及U型隔离槽;所述腔室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U型隔离槽沿所述腔室的轴向设置,并分隔所述腔室;
所述卸料装置包括连杆机构、锥型阀体和两个条形通槽;其中,所述条形通槽沿所述腔室的轴向相对设置于所述筒壁上;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U型隔离槽内,其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条形通槽,以在所述条形通槽内作移动;所述锥型阀体在所述腔室外与所述出料口对应设置,且通过其顶端与所述连杆机构形成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杆体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从所述腔室内穿过所述条形通槽,并继续向外伸出,通过拉拽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连杆机构在所述条形通槽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筒状料斗还包括导向套,其沿所述腔室的轴向设置于所述U型隔离槽内,且与所述U型隔离槽的内壁形成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在其周面上设有凸环;所述第二连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套,并通过所述凸环与所述导向套的端部接触形成阻挡,使所述第二连杆在设定的区间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U型隔离槽的底部朝向所述进料口,及对应的开口部朝向所述出料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两个吊装部,在所述筒壁外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形成固定连接,以便通过拉拽所述吊装部带动所述连杆结构移动。
优选地,所述锥型阀体的锥角≥90°且<150°。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两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壁的内壁和所述U型隔离槽的侧壁形成固定连接,以提高所述U型隔离槽的抗挤压强度。
优选地,在所述出料口处,沿周面径向向内形成凸缘部,以在所述锥型阀体封堵所述出料口,与所述锥型阀体的外表面形成紧密配合,以使所述腔室形成仅一端开口的半封闭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冶科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冶科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7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催化剂收集转运集装箱
- 下一篇:一种胎盘冻干提炼产品存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