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增大操作空间的光纤埋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81966.9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3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君;董玉琳;李翠侠;顾泽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杆 光纤固定 光纤夹持器 操作空间 光纤埋置 实验操作 紧固件 弯折角 下端 本实用新型 连接杆连接 方向设置 偏差问题 倾斜设置 人员操作 视野盲区 体力消耗 夹持 减小 竖直 误触 支撑 光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增大操作空间的光纤埋置装置,包括光纤固定部和支撑部;其中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第一弯折角α,第一连接杆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连接杆倾斜设置;光纤固定部包括光纤夹持器和紧固件,光纤固定部采用紧固件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光纤固定部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光纤夹持器用于夹持光纤,光纤夹持器设置在光纤固定部的下端;光纤固定部的轴线与第二连接杆形成第二弯折角β;提供给实验操作人员更大的操作空间,有效避免误触连接杆造成光纤埋置偏差问题,同时减小了实验操作人员视野盲区,使实验操作人员操作更加准确和方便,减少体力消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研究神经系统的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增大操作空间的光纤埋置装置。
背景技术
揭示大脑之谜是21世纪一项重大科研任务。在美国、欧洲、日本相继提出“脑计划”,对揭示大脑机理、攻克神经疾病吹响冲锋号之际,2015年,酝酿已久的中国“脑计划”也呼之欲出。在中国“脑计划”倡导下,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了对大脑的探索进程。
光遗传系统是目前神经科学领域的明星技术。该技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Karl Deisseroth教授研究组发明。由于其可以实现对神经元活动的精准调控(微秒级),备受神经科学工作者青睐。该系统由两大技术模块构成,包括光敏通道蛋白胞内表达和光纤埋置刺激。利用病毒载体将光敏通道蛋白基因插入神经元基因组内,通过转录翻译,在胞内表达出光敏蛋白并锚定在细胞膜上。结合脑立体定位技术,将光纤埋置在脑内特定区域,并用骨水泥将光纤和颅骨进行粘连加固。光纤固定完成后,利用光纤导入蓝光,蓝光照射在表达有光敏通道蛋白的神经元上时,即可诱发通道开放,引发动作电位;停止导入蓝光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即刻终止。从而实现了对神经元活动的精准调控。
目前光遗传系统主要应用于研究大鼠和小鼠的神经系统,然而由于动物头颅较小,对操作精准度要求高。目前市售的光纤埋置装置由一根直金属棒和头端的夹持装置构成,体积大,提供给实验操作人员在头颅表面的操作空间极为有限,且存在大面积视觉盲区。在颅骨表面涂抹骨水泥过程中,由于操作空间有限经常误触到埋置装置,使光纤发生偏移,导致光纤无法将蓝光顺利照射到表达光敏通道蛋白的神经元,致使该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由于存在大面积视觉盲区,无疑增大了操作失败的概率。为在视觉盲区涂抹骨水泥,实验操作人员不得不将目光移至盲区进行操作,增大了实验操作人员无用的体力消耗。如何能够扩大实验操作人员操作空间、尽可能减少直视状态下的视觉盲区,是目前光纤埋置手术尚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增大操作空间的光纤埋置装置,解决光纤埋置过程中操作范围小、视觉盲区大的问题,从而为实验操作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操作空间,减小视觉盲区,提高光纤埋置的精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增大操作空间的光纤埋置装置,包括光纤固定部和支撑部;其中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第一弯折角α,第一连接杆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连接杆倾斜设置;光纤固定部包括光纤夹持器和紧固件,光纤固定部采用紧固件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光纤固定部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光纤夹持器用于夹持光纤,光纤夹持器设置在光纤固定部的下端;光纤固定部的轴线与第二连接杆形成第二弯折角β。
第二连接杆的直径小于第一连接杆的直径,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杆的长度。
第一连接杆的长度为第二连接杆长度的两倍。
第一弯折角α为135°,第二弯折角β为135°。
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采用一体化成型杆件。
光纤固定部与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光纤夹持器的下部沿轴线开设有一装夹光纤的盲孔,光纤夹持器下部盲孔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设置紧固螺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19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角度可调节的光纤埋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畜牧医疗用手术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