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围板下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81256.6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7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娟;黄维;刘秉翼;戴秀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杨洁;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围板 加强结构 右支撑板 左支撑板 前地板 应力传递 搭接处 加强梁 连接面 右纵梁 左纵梁 车架 | ||
一种前围板下加强结构,与前围板和前地板相连的前围板加强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围板下右支撑板和前围板下左支撑板,且所述前围板下右支撑板和所述前围板下左支撑板的连接面分别与右纵梁和左纵梁相连接,能够把前围板和前地板搭接处的应力传递到车架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前围板下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MPV类车型以其空间大、宜家宜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车身可靠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车体结构要满足更为苛刻的设计标准,通过结构来提升抗疲劳强度成为了今后MPV类车的车体设计趋势。
前围钣金和前地板钣金的特点是体积大,模具开发费用高(前围板约300~400万元,前地板约250~350万元),开发周期长(180天~210天)。
由于前围板和前地板厚度一般较低(0.7mm),搭接处容易产生可靠性开裂问题。且整改费用和模具修改周期都非常长,因此设计一款具有足够强度的前围板和前地板的搭接结构,是未来MPV类车型的必要工作。
在现有技术中,前围板与前地板的搭接结构主要由三个件组成:前围板、前地板、前围板下加强板。其中前围板下加强板为主要承力件。现有技术搭接简单,强度较弱。容易产生钣金开裂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前围板下加强结构,提升前围板与前地板间的搭接强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围板下加强结构,其包括:前围板和前地板以及与所述前围板和所述前地板相连的前围板加强梁,其中:所述前围板加强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围板下右支撑板和前围板下左支撑板,且所述前围板下右支撑板和所述前围板下左支撑板的连接面分别与右纵梁和左纵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前围板与前地板不变的前提下,将前围板下加强板升级为前围板加强梁。并在前围板加强梁两端设计特殊形状的前围板下左/右支撑板。前围板下左/右支撑板的下部与纵梁相连接,能够把前围板和前地板搭接处的应力传递到车架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围板下右支撑板和所述前围板下左支撑板的后端面分别与车架第一横梁的两端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围板下右支撑板和所述前围板下左支撑板的下侧端面分别纵梁右前支撑板和纵梁左前支撑板相连接,且所述纵梁右前支撑板和所述纵梁左前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右纵梁和所述左纵梁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端面为所述连接面在后端的翻边面,所述下侧端面为所述连接面在下侧端的翻边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围板加强梁、所述前围板下右支撑板、所述前围板下左支撑板和所述车架第一横梁呈矩形封闭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围板加强梁和所述车架第一横梁呈几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前围板下左/右支撑板的后部与车架第一横梁搭接,也能够有效的起到分散应力的作用。同时配合前围板下左/右支撑板的形状特征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纵梁左/右前支撑板,来提升前围板下左/右支撑板的强度,以及更好的分散前围板与前地板搭接处的应力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3为右纵梁处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前围板加强梁和车架第一横梁的连接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连接图;和
图6为前围板下右支撑板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12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围外板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前围板下加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