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77067.1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8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朴善殷;谢娇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善殷;谢娇娜 |
主分类号: | B01D53/22 | 分类号: | B01D5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韩国庆尚北道***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分离膜 流动管 二氧化碳分离装置 副产气体 主体内部 多孔性高分子 二氧化碳气体 本实用新型 资源化利用 燃烧气体 生产设施 填埋气体 筒状主体 温室气体 捕集管 排放量 真空泵 弹簧 分压 硅膜 排布 简易 回收 排放 | ||
1.一种二氧化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纵向拆解为两部分的筒状主体(10),且拆解部位设有带多个螺孔(12)的板状连接件(11),通过螺栓可使分解的筒状主体(10)两部分连接合为一体;
所述主体(10)的上方一侧设有流入口(20),所述流入口(20)能将外部的副产气体导入主体(10)内部;
多个多孔性高分子硅膜材质的分离膜管(30)以横向及纵向整齐分布排列在主体(10)内部,从通过流入口(20)导入的副产气体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导入分离膜管(30)的内部;
所述分离膜管(30)的下方设有多个简易捕集管(40),所述简易捕集管(40)集中捕集通过分离膜管(30)分离的二氧化碳;
多个管状多孔性高分子硅膜材质流动管(5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简易捕集管(40)上,所述流动管(50)用于导流简易捕集管(40)捕集到的二氧化碳;
所述流动管(50)的另一端与排出管(60)相连,所述排出管(60)设置在主体(10)的底部对简易捕集管(40)起支撑作用且同时用于排放在流动管(50)内流动的二氧化碳;
所述主体(10)的下方外侧,设有与排出管(60)相连的排出口(70),用于将排出管(60)内的二氧化碳向所述主体(10)外排出;
所述排出口(70)上设有真空泵,通过所述真空泵使分离膜管(30)保持真空状态;
所述主体(10)在其排出口(70)的另一侧还设有简易排出口(80),所述简易排出口(80)用以集中排出已分离二氧化碳的副产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管(30)及所述流动管(50)采用软管式设计,其内部还设有弹簧(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侧带有外螺纹的短接头(33),所述短接头(33)分别插入所述分离膜管(30)的上、下端内部及所述流动管(50)的两端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入所述分离膜管(30)上端的所述短接头(33),其轴向设有内螺纹,可连接固定螺纹件(35);所述螺纹件(35)的外侧设有引入槽(36),所述引入槽(36)可引入固定所述弹簧(31)的上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37),所述固定环(37)用于包裹及固定插入所述短接头(33)的分离膜管(30)及流动管(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的底部设有可支撑简易捕集管(40)的支撑件(9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管(30)及所述流动管(50)的直径为8~12mm、厚度为0.15~0.25mm。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1)的外径为7~11mm、厚度为0.7~0.9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善殷;谢娇娜,未经朴善殷;谢娇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770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热湿烟气吸收塔内的积液布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高空气纯净度的干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