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72820.8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4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史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F24C7/08;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佩;刘芳 |
地址: | 31201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风机 底壳 散热器 电路板组件 电磁炉 线圈盘 进风 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 电路板 散热效率 在线圈盘 和面板 进风孔 进风量 挡设 空腔 容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散热风机(5)以及盖设在底壳(1)上的面板(2);底壳(1)和面板(2)共同围成可容置所述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以及散热风机(5)的空腔;电路板组件(4)包括电路板(41)以及散热器(42),底壳(1)上具有进风孔(10),散热风机(5)分别与散热器(42)和线圈盘(3)连接。由于散热风机固定在线圈盘和散热器上,因此底壳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无需设置任何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从而可避免该零部件对进风造成挡设,提高了进风量和进风速度,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线圈盘、电路板组件、散热风机以及盖设在底壳上的面板;底壳和面板共同围成可容置线圈盘、电路板组件以及散热风机的空腔。其中,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散热器,散热器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接触,电子元器件的热量可快速传递至散热器。在电磁炉工作时,线圈盘和电路板组件等为主要的发热元件,散热风机用于为发热元件散热,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从底壳的进风孔进入至电磁炉内腔中。其中,散热风机安装在底壳上,即,底壳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需要设置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
然而,由于底壳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需要设置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零部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进风造成挡设,影响进风量和进风速度,导致电磁炉的散热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提高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线圈盘、电路板组件、散热风机以及盖设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底壳和所述面板共同围成可容置所述线圈盘、所述电路板组件以及所述散热风机的空腔;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散热器,所述底壳上具有进风孔,所述散热风机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线圈盘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将散热风机分别与线圈盘和散热器连接,即,将整个散热风机固定在线圈盘和散热器上,而并非固定在底壳上,因此底壳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无需设置任何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从而可避免该零部件对进风造成挡设,从而提高了进风量和进风速度,使得电磁炉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更快,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延长了电磁炉内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将散热风机不仅和散热器连接,同时和线圈盘连接,从而提高了散热风机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机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散热风机的至少一者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臂;
所述第一连接臂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臂设置在所述散热风机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臂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时,
所述第一连接臂为由所述散热器的部分朝向所述散热风机的方向延伸而形成。
通过使散热器的部分朝向散热风机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连接臂,即第一连接臂在起到连接散热风机和散热器的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了增大散热器面积的作用,即,增大了电磁炉的散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另外,由于第一连接臂与散热器一体成型,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而且使得装配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散热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的散热翅片;
所述第一连接臂为由所述散热基板和/或所述散热翅片的部分朝向所述散热风机的方向延伸而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728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