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桩顶顶推平台的码头一体化施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72662.6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4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薛志武;郭强;汪文霞;谢道平;李曾曾;张梦元;苏艳;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顶 桁架 顶推 运输系统 作业平台 承载 本实用新型 一体化施工 一端连接 码头 钻孔灌注桩施工 打桩 混凝土浇筑 底部连接 顶推装置 快速定位 灵活移动 施工成本 施工工效 输送机构 同步完成 作业周期 导向架 钢护筒 集成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桩顶顶推平台的码头一体化施工系统,其包括桩顶顶推平台和桁架运输系统,桩顶顶推平台包括承载作业平台,承载作业平台的底部连接有桩顶定位顶推装置,承载作业平台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架,承载作业平台的另一端连接有桁架运输系统,桁架运输系统包括桁架,桁架上设置有用于钢护筒输送机构和混凝土浇筑管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将桩顶顶推平台和桁架运输系统集成化,实现了桩顶顶推平台的灵活移动、快速定位,使其可以同步完成打桩和钻孔灌注桩施工流水作业、缩短了作业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码头施工工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码头施工系统,本实用新型属于桩基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桩顶顶推平台的码头一体化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码头施工系统一般利用桩顶顶推平台完成钢护筒的打桩、利用栈桥完成钢护筒的运输和工作人员及设备的移动。而桩顶顶推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装备,目前均用于桩基施工,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目前的桩顶顶推平台施工均用于直桩桩基,平台与竖向钢管桩之间、钢管桩与钢管桩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平台与钢管桩之间采用桩顶定位顶推装置,桩顶定位顶推装置套在钢管桩桩顶 (桩顶定位装置具体结构参见中国发明专利CN105442517A)。钢管桩之间采用铰接形式的拉杆进行连接,该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陷:1.铰接形式的连接拉杆无法纠正钢管桩的施工偏差;2.平台行走或作业时产生的载荷作用于不同位置的钢管桩上的大小不一致,结构整体稳定性不高;3.铰接形式的连接拉杆对钢管桩的支撑、加强稳定作用有限。
桩顶顶推平台所需的材料一般是通过栈桥或其他设施运输至平台。栈桥造价高昂,为临时施工设施,承担工程施工原材料、等装载车辆行驶通行,使用时间长,受夏季洪水影响严重;因此,在栈桥搭设过程中,质量控制显得格外重要。工作人员需要从栈桥或其他设施登上顶推平台,存在诸多不便,隐藏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混凝土的浇筑需要专门的臂架泵车在栈桥平台上进行远距离的浇筑。一些施工设备的搬运也有诸多不便。
综上,亟待开发一种集成式的码头一体化施工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桩基施工、材料运输、工作人员通行、混凝土浇筑等功能于一体化的施工平台,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基于桩顶顶推平台的码头一体化施工系统,其包括桩顶顶推平台和桁架运输系统,所述桩顶顶推平台包括承载作业平台,所述承载作业平台的底部连接有桩顶定位顶推装置,所述承载作业平台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架,所述承载作业平台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桁架运输系统,所述桁架运输系统包括桁架,所述桁架上设置有用于钢护筒输送机构和混凝土浇筑管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任意相邻的两个桩顶定位顶推装置之间通过水平布置且可轴向伸缩的连杆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至少一端通过丝杠结构与所述桩顶定位顶推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丝杠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桩顶定位顶推装置上的第二连杆和用于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端部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至少一端通过液压缸与所述桩顶定位顶推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向架包括横移轨道、双层架体、滑动架和管桩定位爪,所述横移轨道沿所述承载作业平台的横向布置,所述双层架体与所述横移轨道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双层架体的每一层滑动配合连接有与其垂直布置的所述滑动架,所述滑动架上滑动配合连接有所述管桩定位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726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洪和防泥石流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
- 下一篇:一种桩基透空型防波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