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强度行李箱夹具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72409.0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4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巨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 | 分类号: | G01N3/30;G01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箱 支撑筒 工装底板 仿形 坐垫 稳定支撑结构 侧翼 夹具工装 靠背安装 安装块 固定块 支撑板 弹簧 固接 后排 支撑座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 两侧设置 下方位置 支撑主杆 装置设置 固定环 支撑座 内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排强度行李箱夹具工装,包括工装底板,以及固接于工装底板上方的坐垫仿形与行李箱平台,所述坐垫仿形靠近工装底板边缘的两侧设置有侧翼固定块与靠背安装块,侧翼固定块设置在靠背安装块下方位置,其靠近坐垫仿形的中央位置设置有Buckle安装块与ISO‑Fix装置,ISO‑Fix装置设置于Buckle安装块上方,ISO‑Fix装置靠近行李箱平台;所述行李箱平台上安装有行李箱实验碰撞块,行李箱平台下方设置有稳定支撑结构,稳定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支撑筒与固定环,支撑筒安装在支撑座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支撑筒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支撑板与支撑主杆,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筒内腔底部,另一端固接支撑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工装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后排强度行李箱夹具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很多家庭的日用品。汽车的安全性成为每一位购车者特别关心的问题。汽车的碰撞试验为汽车安全性提供有力的后备支持,一个高效有力的碰撞试验能够保证优良的汽车安全品质,从而提高汽车的知名度,引起一系列良好效应。
后排强度行李箱夹具工装是用于模拟车身环境,以对汽车后排座椅进行刚性试验或碰撞试验的一测试工装。由于后排座椅的质量与强度直接关系到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控制研发成本的前提下,开发出可靠的工装试验产品,是企业要解决的难题。
行李箱平台是后排强度行李箱夹具工装上用于检测碰撞强度的装置,现有的行李箱平台一般通过支臂固定,当受到实验撞击力时,其受力稳定性较差,使其上放置的行李箱实验碰撞块不能很好的对撞击力进行检测,影响试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后排强度行李箱夹具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排强度行李箱夹具工装,包括工装底板,以及固接于工装底板上方的坐垫仿形与行李箱平台,所述坐垫仿形靠近工装底板边缘的两侧设置有侧翼固定块与靠背安装块,侧翼固定块设置在靠背安装块下方位置,其靠近坐垫仿形的中央位置设置有Buckle安装块与ISO-Fix装置,ISO-Fix装置设置于Buckle安装块上方,ISO-Fix装置靠近行李箱平台;所述行李箱平台上安装有行李箱实验碰撞块,行李箱平台下方设置有稳定支撑结构,稳定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支撑筒与固定环,支撑筒安装在支撑座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支撑筒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支撑板与支撑主杆,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筒内腔底部,另一端固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沿支撑筒内腔上下移动,支撑板上固接支撑主杆,支撑主杆贯穿支撑筒并延伸至支撑筒外,支撑主杆顶端连接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行李箱平台相对工装底板的下表面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行李箱实验碰撞块的上方设置有呈冂状的固定架,固定架的两侧端向下延伸并固定在工装底板上,固定架的上端设置有靠背锁固定块、中间安全带卷收器固定块与儿童座椅上端安装块,固定架的两侧边沿延伸连接有侧翼支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座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内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块与第二弹簧,限位块的一端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滑槽并连接有支撑副杆,支撑副杆倾斜连接固定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工装底板边缘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工装铭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坐垫仿形靠近工装铭牌的两侧设置有坐垫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固定架上还安装有卷收器导向出口。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制造方便,可以通过行李箱平台模拟车身环境,对后排座椅进行各项功能模拟实验与碰撞实验,同时,行李箱平台底部设置有稳定支撑结构,稳定支撑结构为行李箱平台提供支撑力,同时能提高行李箱平台的受力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巨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巨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72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窗玻璃用霰弹袋冲击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送料机器人冲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