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567956.X | 申请日: | 2018-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1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罗佳文;赖杜锋;钟良生;李彬;肖敏艳;石伟红;李亦舒;李建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14 | 分类号: | E03F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雨水井 分离装置 侧壁 本实用新型 溢流排水孔 挡板 雨水 集水部 井室 外围 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要点 雨水处理 雨水弃流 出水管 进水管 内倾斜 弃流管 侧边 拦污 下井 分隔 地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属于雨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设在地基上的雨水井,其中所述雨水井内倾斜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雨水井内部分隔成上井室和下井室;在隔板较高一端上侧的雨水井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在隔板较低一端上侧的雨水井侧壁上设有弃流管;在隔板中部设有溢流排水孔,在溢流排水孔外围的隔板上设有环形的挡板;在挡板外围设有拦污结构;在下井室底部设有集水部,在集水部侧边的雨水井侧壁上设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用于雨水弃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分离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使得城市用水量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城市不透水面积扩大,导致雨水资源流失增加和水循环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不仅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用水,还具有减缓城市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重要意义。雨水收集利用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保障。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开始探索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进行雨水收集和雨水渗透工程等方式回收利用雨水资源。但在雨水前期污水截流与弃流方式、雨水深度净化技术等关键点尚未实现突破。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主要着力于地面雨水收集、屋面雨水收集和雨水入渗。屋面雨水收集技术经过初期弃流的雨水经独立设置的雨水管道流入贮水池,雨水在池中经过过滤、沉淀、再过滤、消毒处理后,出水进入专为冲洗用水、洗涤用水和庭院浇灌用水设置的管网,用作家庭、公共和工业等3方面的非饮用水。还可以设计屋顶花园,将雨水收集和生态景观有机结合,改善居住生态环境、净化城市空气、吸收城市交通噪音和调节问题,是非常有效的雨水利用技术。雨水入渗技术可以使得雨水重新回渗地下、收集回用,减少市政排水量,减轻城市洪水灾害的危害和市政排水管的排水压力,降低城市市政基建和维护运行的费用。同时,地下水得以回补,水环境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包括设在地基上的雨水井,其中所述雨水井内倾斜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雨水井内部分隔成上井室和下井室;在隔板较高一端上侧的雨水井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在隔板较低一端上侧的雨水井侧壁上设有弃流管;在隔板中部设有溢流排水孔,在溢流排水孔外围的隔板上设有环形的挡板;在挡板外围设有拦污结构;在下井室底部设有集水部,在集水部侧边的雨水井侧壁上设有出水管。
上述的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中,所述拦污结构由设在挡板外围的环形的三角溢流堰、设在三角溢流堰外围的铁丝网、设在三角溢流堰和铁丝网上且相互配合的若干通孔、设在挡板上且与各通孔一一对应的内螺纹孔以及与对应内螺纹孔螺纹连接的固定螺丝组成;所述铁丝网上部为半球形结构。
上述的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中,所述集水部由设在雨水井底部的透水混凝土以及设在透水混凝土上的环形凸台组成,所述环形凸台内壁为倒置的锥台结构。
上述的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中,在集水部侧边设有出水槽,在出水槽内设有三通连接管,所述三通连接管其中两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另一端与出水管导通连接。
上述的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中,所述隔板倾斜的坡度为3-5%。
上述的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中,所述弃流管管径与进水管管径之比为1:3-4,出水管管径与进水管管径相等。
上述的一种双弃流雨水分离装置中,所述挡板与雨水井内壁之间的间距为0.8-1.2m;所述挡板高度与进水管管径之比为1:4-5。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弃流对初期雨水进行前处理,具有减轻后期水处理工艺的压力,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安装与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79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
- 下一篇:泵站渣液分离提升一体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