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用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63780.0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3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盖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泰科机械钢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6 | 分类号: | F16F13/06;F16F15/04;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钢板 减震器 减震内腔 下层 减震弹簧 减震缸 地铁 上层 弹簧 两组 底角 本实用新型 弓形 减震效果 上下两层 压缩弹簧 固定架 活塞杆 减震板 顶角 抗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用减震器,包括支撑钢板,支撑钢板包括上层支撑钢板和下层支撑钢板,且上层支撑钢板和下层支撑钢板呈上下两层设计,且上层支撑钢板的四个底角和下层支撑钢板的四个顶角之间设有减震缸,所述减震缸的中间设有减震内腔,且减震内腔的外侧设有压缩弹簧,且减震内腔的内侧设有活塞杆。本装置的减震弹簧设有两组,外侧的减震弹簧用于抗压外力的压力,内部的弹簧用于减轻减震板上侧的压力,两组弹簧相互配合使用,使得减震效果更好,且减震器的底部安装有弓形固定架,便于在地铁上安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铁用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震器,目前的减震器用于地铁上减震效果还不够好,因此针对这个现状,我们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用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层支撑钢板、下层支撑钢板、减震缸、减震内腔、压缩弹簧、活塞杆、减震垫、缓冲垫、减震活塞缸、抗压板面、活塞主体、支撑底座、活塞壁、活塞内腔、减震钢板弹簧、高密度压缩弹簧、固定底座、凹形缺口、固定卡扣和螺纹固定轴,支撑钢板包括上层支撑钢板和下层支撑钢板,且上层支撑钢板和下层支撑钢板呈上下两层设计,且上层支撑钢板的四个底角和下层支撑钢板的四个顶角之间设有减震缸,所述减震缸的中间设有减震内腔,且减震内腔的外侧设有压缩弹簧,且减震内腔的内侧设有活塞杆,且活塞杆的下侧设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的下侧设有缓冲垫,所述下层支撑钢板的下侧设有减震活塞缸,且减震活塞缸包括抗压板面、活塞主体和支撑底座,所述抗压板面设置在活塞主体上侧,且支撑底座安装在活塞主体的底部,且活塞主体包括活塞壁和活塞内腔,且活塞内腔内设有减震钢板弹簧,且减震钢板弹簧的内部设有高密度压缩弹簧,所述高密度压缩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塞主体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缸的下侧设有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的左右两侧设有内凹形缺口,所述内凹形缺口的外侧设有固定卡扣,且固定卡扣上设有螺纹固定轴。
较佳地,所述减震垫总共分为三层设计,且第一层减震垫与第二层减震垫和第二层减震垫与第三层减震垫之间均设有减震弹簧。
较佳地,所述减震钢板弹簧的缠绕圈数是高密度压缩弹簧缠绕圈数的八分之一。
较佳地,所述活塞内腔占整个活塞主体体积的三分之二。
较佳地,所述上层支撑钢板与下层支撑钢板之间设有五个减震缸,且上层支撑钢板与下层支撑钢板中间位置的减震缸的减震内腔的直径是其他四个减震缸的减震内腔的直径的2.5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的减震弹簧设有两组,外侧的减震弹簧用于抗压外力的压力,内部的弹簧用于减轻减震板上侧的压力,两组弹簧相互配合使用,使得减震效果更好,且减震器的底部安装有弓形固定架,便于在地铁上安装使用,有效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目前的减震器已经不能满足地铁的减震需求的问题,且本装置的成产成本低,能够有效的满足地铁上的使用需求,同时也使得地铁的减震的消费降低,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装置在地铁上使用的推广,能够为各国各省的地铁建设做贡献,减震效果好,促进了本领域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缸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活塞缸外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泰科机械钢构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泰科机械钢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37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