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61703.1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2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祖扬;张立力;杨铁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祖扬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31320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0033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滑套 保护壳体 针座 筒状部 针管 前后滑动 锁定位置 锁定 直通管 滑动 贯通 安全留置针 留置软管座 长条块状 防针刺伤 交叉感染 近似字母 留置软管 中空壳体 外露 保护壳 长条形 手柄部 尾座部 针刺伤 针尖部 针尖 拔针 后拉 卡合 向后 转动 体内 隔离 退出 覆盖 | ||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包括:Y型三通管或直通管;留置软管座;留置软管;针座,其包括筒状部、尾座部和手柄部;针管;内置滑套,其呈横截面为近似字母C字形的、两端贯通的长条块状,筒状部安装于内置滑套内且可前后滑动;保护壳体,其为长条形的、两端贯通的中空壳体,内置滑套安装于保护壳体内且可前后滑动。拔针时,向后拉动针座,使筒状部滑动至内置滑套的锁定位置被锁定,继续后拉,针座会带动内置滑套滑动至保护壳体的锁定位置被锁定,此时针尖部退出到隔离塞外,针管被保护壳体覆盖且针尖不会外露;保护壳体、内置滑套、与针管连接的针座形成卡合和锁定的整体且通过转动与Y型三通管或直通管分离。本产品能防止针刺伤和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被广泛使用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产品,种类有限。其主要原因是留置针体积非常小但针管却相对很长,如果在留置针上增设针管的安全防护装置会很难达到留置针对技术和方便使用的目的和要求。目前市场上被有效使用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主要是以美国碧迪公司和德国贝朗公司为代表的产品,其产品设计原理主要是在留置针尾端与针座尾端之间增加设置了针对针尖部的安全防护装置。使用产品时,在针管被拔出的过程中,针管的针尖部与安全防护装置实现卡合锁定来实现安全防护装置对针尖部的防护以避免针尖部外露导致刺伤和交叉感染。碧迪与贝朗公司产品设计的区别主要在于,碧迪产品的安全防护装置以塑料材料为主,而贝朗公司产品的安全防护装置则以金属件结构为主。两种产品虽有区别,但原理和功能效果及缺点都极为相似。碧迪和贝朗的产品虽然能满防针刺伤的技术要求,但其产品只能防护针管的针尖部,相对超长的整个针管仍然裸露在外,操作使用不方便且操作者的体验和感观不佳;其次针尖部防护装置的生产和技术要求高、稳定性不佳且生产成本高。现有的其它各类创新型的防针刺安全留置针大多以模仿或改进碧迪和贝朗设计为主,由于难以同时满足对留置针的技术要求和方便使用的目的(如体积过大等),市场上得到广泛推广使用的极少见。
因此,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的主要创新目标是:既要保持留置针整体较小的体型设计,又要同时实现对相对超长针管的全防护以避免针刺伤和交叉感染包括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
1.实现对留置针针管的全防护,有效防止针刺伤和交叉感染,减少环境污染。
2.通过结构创新来实现产品设计微型化,提高安全、舒适的体验,方便操作使用。
3.通过产品设计创新和优化来简化生产工艺,增加产品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包括:
Y型三通管,其具有前端、尾端和旁通端三个管口;
留置软管座,其呈两端贯通的中空铆钉状;
留置软管;
隔离塞;
针座,其包括筒状部、尾座部和手柄部,筒状部和尾座部前后布置且相连接,手柄部与尾座部的一侧连接且与筒状部相平行设置;
针管;
内置滑套,其呈横截面为近似字母C字形的、两端贯通的长条块状;以及
保护壳体,其为长条形的、两端贯通的中空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祖扬,未经王祖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1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输血加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孔带柄防输液不畅输液器头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