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系统中的防结露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9991.7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1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芮克明;徐康;魏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89 | 分类号: | F24F11/89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度传感器 露点 第二温度传感器 第一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中央处理器 空调系统 控制装置 除湿机 防结露 结露 中央处理器连接 辐射式空调 顶部设置 技术结合 温度计算 系统检测 单片机 内置 省时 省力 室内 协调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系统中的防结露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和除湿机,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房间内的上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房间内的中部,中央处理器内置露点温度计算程序。本实用新型在房间的顶部设置了温、湿度传感器,这样对比室内温度,经过单片机计算出的露点温度更为准确。当系统检测到达到露点温度后,控制除湿机将运行,保证其温度始终在露点温度之上,从而防止了结露。这样的控制方时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省时,省力,可以有效防止结露,与辐射式空调技术结合相协调,很好地避免结露带来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中的防结露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调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家庭的开始使用户式中央空调系统,而其中辐射式空调技术,虽然舒适性,自调节性能出色,但一直以来都受到结露问题的影响而不能广泛应用。对于结露,原理上是物体表面温度低于附近空气露点温度时表面出现冷凝水的现象。当室内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会导致辐射冷板表面结露,短期结露可能会导致空调供水系统故障,长期结露甚至会使辐射板发生腐蚀。另外,结露还会导致室内细菌等微生物的产生,影响室内卫生坏境。申请号为201010225410.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可编程露点温控器的防结露保护方法”,它在温控器内置湿度探头与第一个温度探头,外置第二个温度探头;通过所述第一个温度探头与设定温度比较,决定是否关闭热电阀停止供水,以达到温度设定的功能;通过读取所述第一个温度探头与湿度探头的数据,内置露点计算程序的计算,得出露点温度;将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第二个温度探头读取的数据比较,计算是否要进行防结露保护。并且申请人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对比得出,从物理学的角度,不同温度的空气会进行热传递,温度较高的空气,密度也会较小,从而会向上流动,温度较低的空气,密度也会较大,从而会向下流动,形成了对流,所以室内温度顶部和低处的温度是不一样的。现有的防结露技术常是在温控面板附近(一个高度相对较低的位置)设置温湿度传感器,然后对比室内温度,经过单片机计算出露点温度,而用室内较低位置得到的数据,进行露点温度的计算,这种计算露点温度的方法在得到的数据误差也会很大,结露现象依然存在,自然结露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长期使用下来会导致设备报错,使用的舒适程度也会大幅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空调系统中的防结露控制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系统中的防结露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和除湿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房间内的上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房间内的中部,所述中央处理器内置露点温度计算程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房间的天花板上或者靠近天花板的墙体上以采集房间上部的温度和湿度。
作为优选,所述除湿机为单独设置在房间内的除湿机,所述除湿机为转轮除湿机或者溶液除湿机。
作为优选,所述除湿机为集成在一起的新风除湿一体机,所述新风除湿一体机设置在房间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新风除湿一体机通过风管连接至室内,所述风管与设置在房间侧墙底部的出风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中央处理器为设置在温度控制面板内的中央处理器,所述温度控制面板设置在房间内的墙体上,所述温度控制面板上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显示房间内的实时温度、湿度和露点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中央处理器为单片机或者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99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