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鸣器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9975.8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8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丁增伟;吴君磊;张钧;徐飞;罗先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9/122 | 分类号: | G10K9/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驱动电路 升压电路模块 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 控制电路模块 升压 驱动电路 电路 电感 本实用新型 待机状态 电压输送 工作稳定 功能控制 静态功耗 控制模块 信号控制 有效控制 电压源 元器件 功耗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鸣器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升压电路模块及开关驱动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用于对升压电路模块以及开关驱动电路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升压电路模块用于将电压源提供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电压输送给所述的开关驱动电路模块,开关驱动电路模块根据控制模块输出的信号控制所述的蜂鸣器。采用该种蜂鸣器驱动电路,可有效控制蜂鸣器,同时,在电路中仅需使用普通的电感及元器件就能实现电路的功能控制,成本较低,器件体积较小,电流性能稳定,使蜂鸣器工作稳定,当驱动电路处于待机状态时,升压电路模块和开关驱动电路模块没有静态功耗,功耗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驱动电路,具体涉及一种蜂鸣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蜂鸣器在一些报警装置中时常被应用,驱动蜂鸣器工作的原理如下:在蜂鸣器的两端加上一特定频率的方波信号,在方波的正半周期,蜂鸣器两端的电压差为“正”;在负半周期,蜂鸣器两端的电压差为“零”或者“负”。蜂鸣器两端的压差越大,蜂鸣器发声时的响度越高;蜂鸣器发声时,流过蜂鸣器两端的电流约为几mA至几十mA,电流越大,蜂鸣器响度越大。随着CMOS工艺的普及,报警装置的产品和芯片也往低功耗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对电路进行更改,保证蜂鸣器的响度达到规定的标准。
以烟雾报警器为例,在烟雾报警器中,一般采用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随着CMOS工艺的普及,烟雾报警器的产品和芯片也往低功耗方向发展,烟雾报警器工作的电源电压也从9V电池供电变为3V电池供电。对于烟雾报警器中的蜂鸣器而言,其工作时的响度需满足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在3m远地方,声音响度达到85分贝。现阶段在3V供电的烟雾报警系统中,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使用开关管和三端工字电感,利用电感的储能效应使得蜂鸣器两端的压差远大于3V,从而驱动蜂鸣器发出比较响的声音。
现有技术中的3V供电的烟雾报警器产品中,蜂鸣器驱动部分经常使用“单片机+开关管+三端工字电感”的控制方法,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单片机的I/O口发射特定频率的方波,控制三极管Q1的通断,通过电感的充放电使得蜂鸣器的上极板和GND之间产生远大于VDD(3V)的电压差,从而驱动蜂鸣器发出较响的声音。具体原理如下:三极管Q1导通时,由于子电感L13的作用,三极管Q1集电极电流从零开始逐步上升,电流方向是从1流向3,三极管Q1集电极电压在三极管Q1导通瞬间从VDD被瞬间拉低至接近于0V,而后随着三极管Q1集电极电流的上升而缓慢上升。当三极管Q1截止的时候,子电感L13存储的能量通过电感L12向蜂鸣器BZ放电,蜂鸣器BZ上极板电压上升,其中,子电感L13和子电感L32均为电感L12的子电感。由于电感L12和蜂鸣器BZ的谐振作用,蜂鸣器BZ上极板电压在到达峰值电压后开始下降直到小于GND。而后三极管Q1重新导通,循环重复。该电路结构中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蜂鸣器BZ上极板以及蜂鸣器中的电流波形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三极管Q1导通时,蜂鸣器BZ两端电压差为负;在三极管Q1截止的时候,蜂鸣器BZ两端电压差为正,正负交替,驱动蜂鸣器BZ发声。由于蜂鸣器上的工作电压及电流在导通和截止的过程中并非直接切换,会导致蜂鸣器工作时响度不一致。
现有的“单片机+开关管+三端工字电感”的控制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三端工字电感不易大规模生产,成本较高;(2)三端工字电感中的子电感L13和L32的电感值由于绕制等原因,一致性较差,导致蜂鸣器BZ上极板电压峰值的一致性无法保证,蜂鸣器的响度不一致;(3)三端工字电感体积较大,在部分场合需要横躺放置,易导致管脚断裂而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至少一个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驱动性能良好的蜂鸣器驱动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具有如下结构:
该蜂鸣器的驱动电路,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控制电路模块、升压电路模块及开关驱动电路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99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薄音腔结构
- 下一篇:一种空调试验室隔音降噪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