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芯片人体阻抗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9873.6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8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刘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春之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53 | 分类号: | A61B5/05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1899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芯片 信号处理芯片 人体阻抗 传感器 正弦波输出单元 双二极管 引脚 电路 输出端电连接 输入端电连接 运算放大单元 本实用新型 移动式应用 印刷电路板 正弦波输出 二极管 电源模块 放大单元 分立元件 内部集成 数据采集 外接电极 稳压电路 系统架构 选择按键 应用逻辑 状态切换 阻抗测量 最大功耗 与运算 正弦波 按键 串接 正向 电源 应用 | ||
1.一种单芯片人体阻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处理芯片、保护电路、外接电极接口J2、稳压电路、状态切换按键SW1、正弦波选择按键SW2以及电源模块;信号处理芯片内部集成设置有运算放大单元、A/D采集单元、正弦波输出单元以及MCU单元;在信号处理芯片上设有与正弦波输出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的正弦波输出引脚、与运算放大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的数据采集引脚、与MCU单元的状态切换I/O端口电连接的状态输入引脚以及与MCU单元的参数切换I/O端口电连接的参数调节输入引脚;外接电极接口J2设有两路通信线路,且一路通信线路与信号处理芯片的数据采集引脚电连接,另一路通信线路通过隔离电路与正弦波输出引脚电连接;运算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与A/D采集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A/D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MCU单元的I/O端口相连;电源模块通过稳压电路为信号处理芯片以及保护电路提供VDD电压源;保护电路包括四组双二极管单元,四组双二极管单元均由两个二极管的正向串接构成;四组双二极管单元的正极端均接地,四组双二极管单元的负极端均与VDD电压源电连接;四组双二极管单元的正向串接线引出后构成四个保护连接端;外接电极接口J2的一路通信线路与两个保护连接端电连接,另一路通信线路与另两个保护连接端电连接;状态切换按键SW1与状态输入引脚电连接;正弦波选择按键SW2与参数调节输入引脚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芯片人体阻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外接电极接口J2上接插有两个分别与两路通信线路电连接的电极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芯片人体阻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隔离电路包括电阻R13和电容C19;电容C19和电阻R13串接在正弦波输出引脚与外接电极接口J2的通信线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芯片人体阻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信号处理芯片上还设有两个参考信号输入引脚;在两个参考信号输入引脚上分别电连接有精密电阻R10和精密电阻R11;精密电阻R10和精密电阻R11均与电阻R13的另一端电连接;两个参考信号输入引脚分别与运算放大单元的另外两路输入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芯片人体阻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精密电阻R10的阻值为1000欧姆,误差小于1%;精密电阻R11的阻值为200欧姆,误差小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芯片人体阻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信号处理芯片上还设有两个与MCU单元通信端口电连接的串口通信引脚;串口通信引脚电连接在四针插座J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芯片人体阻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信号处理芯片上还设有八个与MCU单元通信端口电连接的数码管控制引脚;数码管控制引脚电连接在八针插座J3上,用于与数码管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芯片人体阻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外接电极接口J2由两个T形接插件(1)构成,在一个T形接插件(1)的垂直交叉处固定设置有连接轴(7);连接轴(7)的另一端旋转式安装在另一个T形接插件(1)的垂直交叉处;在T形接插件(1)的其中两个端部均设有接插孔(2),在T形接插件(1)的另一端部连接有用于连接电极片的电缆(6);在接插孔(2)的孔壁上设有限位槽(3);在限位槽(3)中嵌入式安装有弹簧导电片(4);弹簧导电片(4)的中部弧形凸起至接插孔(2)内;两个接插孔(2)内的弹簧导电片(4)均通过导电铜片(5)与电缆(6)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春之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春之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987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